在八月二十五日至三十一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開會「決定」香江政改「原則框架」前夕,朝廷駐港大臣分批再次和香江反對派溝通交流,時間安排匆匆忙忙,有走走過場之嫌。這樣的安排是全國人大委員長、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張德江不久前南下深圳約見「愛國愛港陣營」後,派給駐港大臣的任務,當時就做了宣布。只是反對派還沒有從朝廷發表「白皮書」的憤怒中回過神來,還沒有從有近八十萬人投票支持「公民提名」、五十多萬人遊行的亢奮中平復下來,對朝廷的邀請不屑一顧,於是拖到今天。
再次展開「溝通交流」,雙方立場仍很強硬。朝廷「權威人士」放風,為了國家安全,香江政改必須做到「零風險」,特首參選人的門檻一定要得到提名委員會過半數委員支持。朝廷知道這樣的方案在立法會肯定通不過,政改必原地踏步,香江府衙未來管治會更困難,但比起「國家安全」受威脅、破壞,這些都不算甚麼,都是可以解決和克服的。當年英國人威脅說九七年北京收回香港勢必引起大亂,中國的現代化會大大受損,北京都不為所動,現在形勢已大大不同,還怕甚麼?
北京不怕,反對派其實也不怕。今次政改從一開始就不應是一個誰怕誰、比鬥硬的問題。若說北京為了「國家安全」而不怕政改原地踏步,不怕一拍兩散,不怕香江管治更困難,不怕出現騷亂,那麼反對派呢?反對派的不怕則是「怕無可怕」,二○一七年沒有「真普選」,他們甚麼損失都沒有,繼續當反對派會讓他們繼續成為「爭民主爭普選的鬥士」,照樣會得到選民支持,甚至更有機會和資本活躍在香江政壇、國際社會。因此,要說鬥不怕、鬥強硬,他們可以更不怕、更強硬。
政改一開鑼,雙方就以鬥不怕、鬥強硬壓倒對手,完全捉錯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