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消毒濕紙巾 愈抹愈過敏

消毒濕紙巾愈抹愈毒!內地傳媒近日就濕紙巾進行調查,發現市面上標榜具有殺菌及消毒功能的濕紙巾,大部分都含有丙二醇及苯扎氯胺等有毒的化學物,會對皮膚造成過敏症狀,如長期用濕紙巾擦手,再直接取食物吃,一旦兒童誤吞,更有可能會導致急性中毒。本港化學系學者指,濕紙巾與酒精搓手液成分相若,使用時存在隱憂。醫學界人士指,如長期使用含化學成分的濕紙巾清潔,會刺激眼、鼻、皮膚及氣管,嚴重更會出現皮膚發炎甚至損害眼角膜。

本港經過沙士及禽流感等疫症洗禮,市民對個人衞生的意識不斷提高,消毒濕紙巾亦成為港人必備的用品,不過內地中央電視台揭發,市面上所出售的濕紙巾均含有低毒性的化學溶劑。央視記者巡查市面發現,大部分標榜具有殺菌及消毒功能的濕紙巾,幾乎都含有丙二醇及苯扎氯胺,但並無列明化學成分的百分比。另外,本報記者亦檢視本港市面較普遍的濕紙巾牌子及食肆提供的濕紙巾,發現大部分都未有註明成分。

刺激皮膚 可傷角膜

內地安徽合肥工業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劉昆指,大概有百分之五的人,對此類化學物有一些過敏反應,令皮膚有灼熱感和刺激感。劉解釋,丙二醇滲透性強,並且溶解度大,長期使用會對皮膚造成一定傷害。他認為兒童是誤吞化學成分的「高危一族」,有機會導致急性中毒。由於濕紙巾擦拭在皮膚表面,水分很快會蒸發,而丙二醇等化學物質會留在皮膚表面,如果長期使用,有毒物質積聚,兒童無意吸吮手指,也會導致有毒物質進入腸胃道。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應用化學系講師周卓峰指,丙二醇及苯扎氯胺均是用來殺菌用的消毒劑,除濕紙巾外,亦是搓手液等消毒產品主要成分,兩者同時使用可針對不同細菌。香港浸會大學理學院化學系一級講師麥嘉慧則表示,丙二醇為酒精類化合物,苯扎氯胺則為較複雜的有機化合物,能抑制微生物生長,兩者均帶有輕微毒性。

清水或酒精清潔較佳

家庭醫生關嘉美亦擔心市民使用有毒的消毒濕紙巾,對身體造成潛在傷害。「好多市民用濕紙巾唔係淨係抹手,有時抹埋塊面,或者抹完手之後捽眼或者捽鼻,如果有化學成分入咗去就會造成刺激。」她謂一旦皮膚、眼或鼻接觸丙二醇,會有刺激感造成灼熱,嚴重更會造成皮膚發炎及氣管收縮,而苯扎氯胺則會對眼睛及角膜造成傷害。她建議市民用清水及洗手液或火酒清潔雙手,「用消毒濕紙巾都係求方便,最好就係用洗手液,然後用水沖乾淨,或者直接用酒精噴手,酒精揮發得快唔怕會殘留。」

長期使用可致主婦手

「用得多化學嘢會刺激皮膚,尤其是嬰兒,佢哋皮膚比較嫩,而且吸收得快。」皮膚科專科醫生史泰祖解釋,由於濕紙巾含有大量水分,容易孳生細菌,故需要加入化學成分殺菌,但化學成分帶有刺激性,長期使用亦會帶走手部的水分及油分,久而久之會形成主婦手,情況嚴重可令手部潰爛。

史泰祖亦提醒市民,應盡量避免使用消毒濕紙巾,「醫護人員成日洗手,都唔建議次次用清潔液,更加唔會用濕紙巾,用清水洗其實係最好方法,任何物質都唔可以代替到清水。」他建議,市民應在無水使用的情況下才考慮使用濕紙巾,找到水源後就應第一時間再洗手,以免有毒的化學成分殘留皮膚。

海關表示會了解有關報道,根據《消費品安全條例》,任何人不得進口、製造或供應消費品,除非該等消費品符合一般安全規定,否則即屬違法。如屬首次定罪,最高可被罰款十萬元及監禁一年,而其後各次定罪則最高可被罰款五十萬元及監禁兩年。

圖、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