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三年八月,周融牽頭組成「幫港出聲」,聲稱「跨黨派政治中立」,為「沉默大多數」表態反「佔中」。十一個月後,親共團體成立「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由周融領軍,並於一四年七月十七日發起歷時一個月的簽名行動,與六月底「和平佔中行動」舉辦的電子公投別苗頭,把「反佔中」行動升級,至本周初大聯盟聲稱收到超過一百二十萬簽名,壓倒「佔中民間投票」的七十九萬總數。
一個月來,「反佔中」的簽名街站遍布全港,甚至出現在一些平時絕不容許舉辦政治活動的商場,大多數由親共政團主理。大聯盟成立的記招,民建聯、工聯會、新民黨及商會的頭頭空群而出。八月十日,大聯盟「8‧17和平普選日」新界區誓師大會,在鄉議局大樓舉行,新界各界聯署團體逾千人出席,包括鄉議局主席劉皇發。中聯辦宣傳部、協調部、地區工作部全面配合,甚至發出超級動員令,要求各社團組織群眾,參與「8‧17和平普選日」遊行。這還會是周融當初所稱的「跨黨派政治中立」,讓「沉默的大多數發聲」的社會運動嗎?
這是繼一九六七年由中共港澳工委發動的「反英抗暴」運動後,最大規模的一次群眾鬥爭。不過四十七年前是武鬥,現在暫時還是文鬥!
八月十七日是「反佔中」簽名行動結束日,將會舉行大遊行「總結勝利」。最初訂下遊行人數目標為五萬,在新界的誓師大會上,大聯盟宣稱已有八萬多人署名參加「8‧17」遊行。中聯辦見「反佔中」勢盛,於是定下「8‧17反佔中遊行」廿五萬人的指標,要求各有關組織、團體「交數」,要與今年「七一」反政府大遊行抗衡。為求達到目的,無所不用其極,於是出現不少糗事醜聞。例如有僱員被迫參與聯署、團體利誘群眾參與遊行、甚至傳出領錢遊行情節。大聯盟發言人周融起初矢口否認指控,並稱若查明屬實,將取消涉事團體參與遊行資格。可是,最近周融則以一九六三年馬丁路德金的「向華盛頓進軍」集會作類比,說當時一些團體,也有提供免費食物及交通予民眾。
八月七日,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曾高度評價簽名行動:「充分反映廣大香港市民希望依法落實普選,希望和平穩定發展的心聲,傳遞出香港社會最真實、最強大的民意。」這是群眾對群眾,民意對民意;親政府與反政府,親建制與反建制,親共與反共;互相比併!
然而,香港的親共團體數量繁多,一個人可以身兼多個團體的成員,若所有團體一起被要求「交數」,同步動員,恐難以達成中聯辦訂下的廿五萬人指標。若「8‧17」當日人數不達標,最後恐怕只能以阿Q式精神勝利法自我解套!
香港的政治角力,收集簽名及集會遊行是動員民意兩大法寶。「反佔中」的簽名運動帳面上壓倒「佔中」的電子投票,但周日撐政府遊行人數未必可以佔優,民眾集會遊行,從事自力救濟活動很多時候有理念、信念驅使,而不是被威逼利誘而動員出來的。以二○一六年立法會選舉廢除功能組別,二○一七年特首選舉公民提名為議題,發動五區公投,是泛民反敗為勝的最後機會!可惜危局當前,「佔中三子」卻舉辦甚麼「民主登高日」,謂要「深化理念」,他們真是不食人間煙火!至於泛民議員,則排隊入政總會見張曉明,政改談判底線愈降愈低,這場政治角力誰勝誰敗,不問可知矣!(上周五「請把政制發展決定權還給人民」之尾二段「誠信有誇」實為「誠信有虧」之誤,特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