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同是香港人 少數族裔 有學歷冇工做

大學畢業證書近年似乎成為青少年投身社會的「入場券」,但對於少數族裔而言,即使取得資歷,能否「入場」也成疑問。調查顯示,逾六成受訪少數族裔人士難以讀寫中文,導致求職困難,即使他們已取得高學歷,在港扎根,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卻因中文讀寫甚至膚色問題而令僱主卻步,不少只能從事簡單工作。關注團體批評,本港嚴重缺乏為少數族裔而設的中文職前培訓,令他們即使取得高學歷亦未能發揮所長,白白浪費教育資源。

香港城市大學與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今年三至七月,訪問三百七十八名十二至廿三歲的少數族裔學生,逾六成受訪者自認中文僅能達本地一般小學生水平。調查又訪問一百零七名十六至五十歲少數族裔在職和求職者,逾六成無法讀寫中文,包括看不懂中文招聘廣告,缺少可供選擇的職位。

「喺履歷表上面淨係敢寫中文名,因為怕連面試機會都冇!」廿三歲尼泊爾裔少女Sabina雖然說話時帶點鄉音,但一口廣東話仍然非常流利。

大學畢業 面試全軍覆沒

Sabina去年剛大學畢業,修讀商科的她打算找一份管理的工作,但即使每天發出接近十封電郵,換來十多次面試機會,仍然是全軍覆沒。「好多打電話嚟問我係咪香港人,我話係,佢哋就再問我父母喺邊度嚟,我話尼泊爾,咁佢哋就話,你都係繼續等消息啦!」

七歲來港的Sabina,小五時改了個優雅的中文名字叫做「高冰亞」,是地道香港人,但她的外表和膚色卻難以取悅僱主。「有僱主未見我時,唔知我係少數族裔,見到我之後講咗句:『我以為你係香港人添!』之後搵藉口取消咗面試。」花了數月找工作,最後Sabina加入了警隊擔任社區聯絡助理,專門服務元朗區的尼泊爾裔和巴基斯坦裔人士。雖非理想中行業,至少能維持生計。

同樣廿三歲的Ravi是Sabina的大學同學,在港出生的他父母是印度人。Ravi的廣東話也相當流利,甚至聽不出有外國口音。去年畢業後,他總共發出六十多封求職信,但大部分皆石沉大海,「佢哋都係知道我父母係印度人之後,就叫我等消息。」最後他到了一間由印度人開設的鑽石貿易公司工作,至今未曾轉工。

「諗住自己拎咗張大學畢業證書,搵工會容易啲,但都唔係想像中一回事。」Ravi直言,剛畢業時,也希望覓得一份與自己大學主修科目相關的工作,「但最後我搵到嘅工,同其他冇讀大學嘅朋友都係差唔多。讀大學的確係學到嘢,不過讀完唔覺得出面啲人認可自己。」他認為,自己不懂得書寫中文是求職上最大的致命傷,「學校教嘅程度好簡單,但學完出嚟仍然唔識。」

「唔清唔楚」簽中文合約 失保障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註冊社工盧啟聰表示,勞工處在對少數族裔人士的就業支援不足,例如就業中心所提供的就業空缺資訊,大多以中文展示,令他們卻步。另外,部分少數族裔人士會因為不懂中文而遭僱主剝削,在不知就裏的情況簽下中文合約,最後得不到勞工法例的保障,包括工傷賠償、強積金等。「依家好多勞工團體都想幫佢哋,但可能由於語言溝通上有限制,好多時未必跟得足。」

勞工處發言人稱,已積極搜羅適合少數族裔人士的職位空缺,更鼓勵僱主採納較寬鬆的語言要求。現時各就業中心均設有專為少數族裔人士而設的資訊角,及定期為他們舉辦就業講座,協助少數族裔求職人士認識本地就業市場情況、求職渠道及增進求職技巧。

平等機會委員會表示,過去五年,該會收到三十七宗非華裔人士按《種族歧視條例》提出有關僱傭範疇的投訴。發言人又指,若書寫中文是有關職位必要的工作要求,僱主為此而不聘請不懂書寫中文的非華裔求職者,則不屬違法。

圖 \ 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