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經後幾年,陰道突然大量出血,覺得好唔正常。」六十二歲的呂女士稱,五十多歲已停經,六年前陰道突大量出血,「比以前經期多一倍,持續成個星期,即刻睇醫生。」她終確診患上第二期子宮體癌,須切除子宮及卵巢,並進行化療及電療,現時康復理想。婦產科醫生指,臨床上約兩成陰道出血由子宮體癌引起,是最易察覺的病徵,停經後女性如陰道異常出血應盡快求醫。肥胖、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均是高危因素,婦女應適量運動,少吃高脂高糖食物。
呂女士並無婦科癌症家族史及糖尿病等問題,○四年及○七年的婦科檢查亦無異樣,未料自己會患子宮體癌。她退休前任文職工作,平日少運動,現時得知缺乏運動可增患癌風險,會多做帶氧運動,如跳健康舞等,飲食也較清淡。她寄語其他女士多留意子宮體癌病徵,例如陰道異常出血,便要提高警覺。
香港大學婦產科學系系主任顏婉嫦指出,子宮體癌約九成屬子宮內膜癌,少數個案屬子宮內肌肉層或子宮腺組織癌變,本港的發病年齡中位數為五十四歲。她解釋,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及黃體酮相互協調而產生經期,但停經後卵巢停止分泌該兩種物質,但脂肪細胞可繼續刺激雌激素分泌,導致子宮內膜增生。若身體積聚過多脂肪,雌激素亦會過盛,增患癌風險。
她表示,子宮體癌常見徵狀包括停經後陰道出血、兩次月經中間流血、排出啡色分泌、下腹痛和體重下降等。子宮內膜有息肉或發炎亦可致異常出血,癌症引起的異常出血量亦因人而異,「有啲人斷斷續續隔幾日流一次,有啲人流幾滴就唔流,亦有人流好多。」曾有個案不察覺出血,拖延一年才求醫。
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患子宮體癌的風險較一般同齡女性高兩倍,女性應適量運動,少吃高脂食物。小部分子宮體癌由遺傳引起,婦女如有大腸癌、卵巢癌或前列腺癌家族史,可考慮做基因測試,及早診斷。顏婉嫦強調,第一期子宮體癌的五年存活率達八成半,停經女性僅一次異常陰道出血,也應盡快求醫確認。港大婦產科學系及香港防癌會將於九月廿八日合辦步行籌款活動「Globe-athon」,加強公眾對婦科癌症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