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第四波民主陷泥沼

香港的民主發展到了一個十分關鍵的時刻,由於佔中的堅持,也由於北京對特首候選人高門檻的堅持,一場激烈的對抗似乎不可避免,而發生的時間點可能在不久的八月底。相信,對抗可能給香港社會帶來的震盪是避無可避,難逃一劫的,只是期望殺傷力小一些。

事實上,香港民主發展的困境不是孤立的,正是全球第四波民主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要香港的民主健康發展,不但要應付即將發生的對抗和動亂,也要在全球範圍內觀察。

一般而言,一戰和二戰可以作為前兩波民主發展的時間分野。而第三波民主,可以七十年代中期開始的葡萄牙、西班牙民主化,到八十年代中後期東亞和南美民主化,直到蘇聯、東歐的易幟為限。至於第四波民主,則有大家熟知的中亞「顏色革命」和中東「阿拉伯之春」。一個「亂」字,其實是第四波民主的特徵。

台灣的民主應屬第三波,九六年首次實現全民一人一票選總統,是台灣人最為自豪的,李登輝稱之為寧靜的革命。不過,平心而看,台灣寧靜的革命是因為經濟迅速發展,中產階級壯大,人民民主訴求急速增長,保守勢力無法阻擋民主力量。諷刺的是,一人一票選總統並沒有給台灣找來穩定的政治模式,無論是陳水扁還是馬英九都能連選連任,但到了今天,一個還在牢中,另一個連自己人都瞧不起,年底選舉敗局已定。更為重要的是,民主沒有激發生產力,反給人「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的感覺,民主將第四個核電站也搞掉了,未來連民用電也困難。

香港民主發展無疑也是流年不利,其實真的要思考民主的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