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台灣飛航安全

近來飛航事故頻傳,飛航安全成了全世界不可輕忽的一環,馬航在烏克蘭上空被擊落至今真相仍難公布,撲朔迷離,唯一可以肯定的絕對是人為因素,怎個悲字了得。

無獨有偶,台灣復興航空在澎湖空難,黑盒已找到且登錄了正駕駛與塔台通話的最後一句話是「不行,不行」,之後就墜毀失去聯繫。

航空界人士依黑盒資訊初步解讀,多種原因影響了駕駛員的判斷,包括天氣驟變,或航路過熟導致機師的誤判,造成十二年來台灣最嚴重的飛安事故。

復興航空這位機師已屆六十歲,本已有意退休。台灣過去許多民航機機師都是由戰機駕駛員退役後加入民航的陣營,因之飛戰鬥機的風格總在無意間顯露,直升、俯衝都讓乘客在航程中感受萬分刺激。

不過這些年來,航空業界都知道,因大陸航空業起飛,近年大力向台灣的航空公司挖角,台灣的退休機師備受歡迎,復興航空成為大陸航空公司全力挖角的對象,在加薪一倍的誘因下,印證「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之理。

近年來台灣航空界人才大失血,這種人力流失對飛行調度、飛安文化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民航主管單位也加以重視。

這次空難敲起了台灣飛航安全的警鐘,尤其這次是氣候不佳,在颱風過後仍有大雷雨籠罩,風力也高達七、八級,為何班機仍要堅持飛航,值不值得冒險,難道是為了生意,甚至有氣象專家用「硬飛」來形容,在這種天候下飛行,的確考驗駕駛員的應變能力。

在兩岸的飛航條件懸殊競爭下,台灣面對流失駕駛員應如何彌補,總不能一流的飄洋過海,經驗稍不足留在台灣服務國人,這讓飛安受到了考驗,也是今後台灣民航界應補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