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小朋友做功課錯漏百出、字體東歪西倒,或與讀寫障礙有關。但本港現時讀障的正式評估需待學童入讀小一才進行,協康會三年前起與十八間幼園合作,甄別有潛在讀寫困難幼童和提供支援,成功令三成有潛在困難的幼童脫離讀障高危群。有關注團體冀把讀障評估提早在學前階段進行,助家長了解子女學習需要,選擇合適的小學。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和協康會在二○一一年開始,展開為期三年的幼校支援計劃,協助十八間幼園甄別有潛在讀寫困難的幼兒,並設計相應教材套,支援幼師和家長。三百多位有讀寫困難傾向的幼童接受支援後,三成人語言能力可追上同齡幼兒。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黃俊傑指,家長可在學前階段留意子女是否有讀障傾向,如發現子女無法認讀經常接觸的文字,應加強警惕。
何先生升小一的長女兩年前被甄別出有潛在讀寫困難,她常將「木」和「水」、「土」和「士」等字混淆,父女常因功課問題拉鋸,影響親子關係;「教十幾次佢都唔識,有時見佢筆順唔啱,我擦晒要佢再寫過,佢就發脾氣。」經過訓練,何的女兒的情況有顯著改善,並脫離讀障高危群。何先生指,知悉長女有讀障傾向後,為她報讀一些功課較少的小學。
根據現行政策,懷疑有讀障的學童在升上小一後才會被轉介到教育心理學家作評估,輪候時間由半年至一年半不等。香港融合教育關注協會副主席蔡雪珍表示,近年不少幼稚園均有簡單默書,已能從中甄別讀寫困難學生,冀政府因應趨勢,提早為學童進行評估,讓家長為子女報讀合適的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