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政治會找上門

台灣六都選舉,老將未必選得過新人,像胡志強落後於林佳龍,游錫堃落後於朱立倫;再下來是政治世家未必選得過政治素人,像連勝文落後於柯文哲。其中寓意,似乎在政壇打滾愈久,愈難取得選民信任,愈不得民心;選舉如是,執政也一樣,陳水扁、馬英九執政的時間愈長,民望便愈低。

英雄見慣亦平常,從政資歷深,一來政客缺乏新鮮感,容易掉落自我設定的形象窠臼,立場難有變化;二來政客如果執政,便立於被監督的角度,犯錯機會多,自是被批評多,受稱譽者少。選舉經驗,行政經驗,舊時備受重視的從政條件、政客能力,現在似乎成了選舉包袱;反之專業人士打着素人旗號,倒能給人清新印象。

選舉要「素」,抗爭更是先行「素」起來,台灣接連幾場大規模抗爭,都不是政黨、政客牽頭,而是公民團體透過網絡聯繫發起,行動起來反而乾淨利落。

政客抗爭,不過政見不同,各有政治利益,政權不會太懼怕;一旦抗爭的是素人,比如說學生,政權倒是如芒在背,不拔不快。就像特區搞佔中以學者、學生團體為主,而政黨、政客靠邊站,政權的神經也便繃得更緊。

抗爭者就是搞社會運動,從政者就是參選。素人政治,不是不談政治,強調的是不為政治利益,而只求社會利益,定位說起來清高,現在看起來也漸成氣候;但要說取代傳統政治也言之尚早。

素人政治,相對的是政客政治,其實像吃素,有葷才有素,像飯桌上的一碟青菜,沒有葷,青菜未必顯得可貴。

素人有市場,未必是多了素人從政,而是政治普及,政治會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