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內地靠「東廠」反腐

「巡視組來了」!這是當前內地官場最為震撼之聲。也許,懼怕巡視組尤甚歷史上的「東廠」。王岐山上台抓反腐,第一招是派巡視組。起初,內地官場都以為是來飲飲食食,山珍海味,茅台五糧液,應有盡有。誰知,這不是胡溫的隊伍了。

十八大以來,中共省級以上官員被拉下三十六位以上,據悉八成以上是經巡視組發現線索的。

「哪裏問題集中就巡視哪裏,誰問題突出就巡視誰,巡視過後再殺個回馬槍,給黨員幹部以警示,發揮更大威懾力。」在二○一四年中央第二輪巡視部署會上,王岐山強調,巡視組要繼續發揮「利劍作用」。

兩年以來,已進行四輪巡視,全國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都被巡到了。

巡視,中國自古有之,漢武帝時就已形成制度。之後的「欽差」、或「東廠」特使等等,最有權者持「尚方寶劍」。其實,歷史上需要「巡視」,都是正常的制度失靈。天子只能看到腳下,出了京城就「一眼黑」,因此需要派員明察暗訪。當下,在中共腐敗成風之際,實際也不得不靠「巡視」作為利劍。

習王反腐體制,比胡溫聰明之處,首先在於「異地成組」:過去人員是相對固定的,哪個組就巡視哪幾個省。但現在都不確定,組長是一次一授權的,去的地方也和組長的履歷毫無關聯。而舊有的監督體制,往往是由本地組成,因此「天生發育不全」,難以發揮監督作用。

由於習王的巡視組有成效,中央黨校甚至認為,體現了一種從「自律」向「他律」轉變的監督思路。就是說,在沒有「一黨獨大」下的「他律」監督。那麼,如此「他律」能否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