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委員長、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朝廷老三」張德江日前南下深圳,召見行政長官梁振英、「政改三人組」等一眾特區政府高官,會見了香江「愛國愛港陣營」一群工商大佬和建制派黨團領袖,通過他們之口,目前已知「釋放了兩條善意」,展現中央對港「積極態度」,一是張德江重申中央對香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政策不變;二是朝廷希望對今次政改方案港人「袋住先」,香港的民主化進程並非到二○一七年「普選特首後止步」,今後還可以繼續完善。
這兩點「善意」之釋放都有很強的針對性,表明中央希望緩和正在日趨緊張的中港關係,緩和政改問題上「兩軍對壘、硬碰到底」的尖銳矛盾,盡量減少政改方案通過的阻力。
張德江重申「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是因為這一年多來朝廷的公開文件已極少再講甚至不講「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只剩「一國兩制」一個空殼,這已引起香港人的深憂、不解和不滿,認為中央對港政策正在收緊和有變,認為中央對「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否有悔。
對於香港人的這個憂慮和質疑,朝廷一直不予理睬,直到一個月前國務院拋出了「一國兩制」白皮書,殺氣騰騰地闡述中央擁有對香港全面管治權,在兩萬三千多字的洋洋大文中只有一句提到「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還是作為香港對九七回歸「進入新時代」的描述而言,白皮書在論述方針政策時通篇只有「一國兩制」。這時,港人終於明白,中央為了落實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確乎已經不方便、也不想再提「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了。
這即是說白皮書有關「一國兩制」的論述都是在大大削弱以至去掉「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這個作用是極為鮮明的,香港人的感受是極為強烈的,於是白皮書猶如一大桶高純度汽油澆在了正在為政改博弈而燃燒的民意之火上。
香港政改問題的「真假普選」、「篩選與反篩選」之爭,港人最實在的感覺和認知就是香港還有沒有「港人治港」?還有沒有「高度自治」?按照朝廷的政改框架、原則立場,「選」出的行政長官並不能體現港人心目中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而是「京人治港、低度自治」。白皮書的論述,「港人治港」的「淡出」,政改方案擬「鎖死普選」的空間、「剝奪港人選舉中的選擇權」,所有這一切「互為印證」,導致民意怒火猛然高升,一下子有近八十萬人投票支持含「公民提名」元素的政改方案,五十一萬人上街遊行,而「公民提名」的政治含義就是要堅持和維護「港人治港」。今次張德江通過CY之口轉述「中央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政策沒有變」,大有「解鈴還須繫鈴人」的意味,試圖把悄悄收回的東西再端回枱面,消除港人疑慮,這是正視、解決問題的正確做法。
經建制派人物轉述的第二個「善意」,是要港人對政改方案「袋住先」。這種說法的背後含義是朝廷對政改問題不但今次「有商有量」,二○一七年後也「有商有量」。今次被反對派視為「有篩選」的方案今後仍可修改,向減低篩選方向修改。這是朝廷在政改問題有可能妥協退讓、調整政策的暗示。當然,這個意向還在試探階段、放風階段,如果這樣的試探和放風能夠讓熾熱的民情有所降溫,能夠起到對反對派的分化,能夠讓「佔領中環」失去了若干「不得不爾」的理由,這樣的「善意釋放」對北京而言就已經是善哉善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