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修訂《商品說明條例》昨日剛好生效一年,消費者委員會期間收到逾三千宗相關投訴,當中二百八十一宗較嚴重個案已交海關跟進;投訴個案有兩成三來自內地旅客,內地客因應條例所作的投訴率為一般投訴率的兩倍。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最多的投訴涉不良銷售手法,當中又以藥物及中藥業的投訴佔多,可能與內地旅客愛來港購買中成藥有關,該會已透過網站發布訊息,助內地旅客識別有關不良銷售手法。
消委會過去一年共收到三千四百六十三宗與商說條例相關的投訴,逾四分之一來自旅客,當中八百二十宗為內地旅客。最多被投訴涉及不良銷售手法的是藥物及中藥業,有四百三十多宗,其次是電訊服務及健身會。而投訴的不良銷售手法,主要涉虛假商品說明,約有二千宗,其次是誤導性遺漏。黃鳳嫺指,大部分旅客投訴涉及中成藥,如斤變両或購入次貨,已將四十五宗較嚴重個案交海關跟進。投訴個案中,涉款最多的為一宗樓宇買賣,涉逾四十七萬元。據悉,該個案為長實的項目「雍澄軒」。
消委會主席黃玉山分享其中一個內地旅客投訴個案指,事主來港欲購買一部價值二千多元智能手機,但銷售員推銷一部聲稱功能更強勁、索價近四千元的手機。事主購買後發現,推介的手機的功能不及原欲購買的手機,故向該會投訴,該會最終成功助事主作追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