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憲法愛國主義在香港

歐洲的憲法愛國主義構建之路,是在建立歐盟之後,通過《歐盟憲法》來喚醒人們對這一部憲法和其中所承載的共同法治精神,從而構建「歐洲人」的統一身份認同,取代原有分散的各個歐洲國家主義。國家主義、民族主義、公民主義與憲法愛國主義,此四者就是構建共同主義的選項以及其內涵。

在香港,從強化《基本法》地位,以及強調「一國兩制」作為與內地關係的處理方法看,加上香港終審法院的崇高地位,以及社會對法治的信仰和數百個涉及《基本法》案件的有效性所奠下的基礎,香港社會隨着回歸而進行的身份認同再構建,更接近是憲法愛國主義模式。以《基本法》和動員法治精神擁護《基本法》為基礎,建立港人對新成立的特別行政區的認可和認同,並以「一國兩制」作為解釋與整個國家關係的紐帶,從而建立個人和國家的感覺,這個方向總體來說有一定效果。

可是,這似乎並非中央和特區政府有意而為,甚至可能沒有往這個方向有甚麼預期。因為政府有意識的政策,如推行國民教育、電視新聞前奏國歌視頻、奧運和航天展覽所期望的強化國家自豪感等,更多是往國家主義的方向處理。在內地,政府構建的身份認同,很大程度也是以國家主義為基礎。隨着香港社會和內地的關係於○八年後出現緊張,中央對香港社會的國民身份認同也開始焦急起來,並嘗試加大國家主義在香港的構建力度,可是一直沒有甚麼有效途徑。明天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