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政改綑綁現政府命運

近八十萬人投票、五十一萬人上街已明白無誤地顯示了香港民意的取向:強烈反對一七年特首普選時實施「篩選」,強烈抵制國務院白皮書鼓吹「中央擁有香港全面管治權」,強烈暗示如果形勢所迫「佔領中環」,不但有廣泛民意基礎,而且會規模不小。這些民意取向令朝廷和香江府衙不但在政改一役上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礙,一七年普選特首「泡湯」,而且令梁振英政府未來三年管治和施政走向癱瘓。因此,未來一年的「政改命運」,決定了未來三年的香江府衙命運。而今屆政府和行政長官在政改「泡湯」中被癱瘓,可以肯定一七年的政府和行政長官不論誰挑大樑、怎麼組成,香港的管治必是「殘疾人」之狀況,甚至是「智障者」之狀況。

因此,朝廷和香江府衙決不可低估今次近八十萬人投票、五十一萬人上街遊行表現出來的重大意義。處理這個問題之深層矛盾,比○三年「收回二十三條立法」就可以暫時平息民怨、政府就能繼續施政,難度大得多。

目前的狀況和○三年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次政府推出「立法草案」相當「突然」,社會各界多數沒有「思想準備」,但已很快作出強烈不滿的表示。今次「政改首輪諮詢」前,中央和香江府衙已敲鑼打鼓展現「不可動搖、絕不退讓」的強硬立場,朝廷的策略是要「先聲奪人」、「先發制人」,搬出「強大的國家機器」,試圖「三下五除二」就把反對派和反對聲音「拍回去」,只許老老實實,不許亂說亂動,乖乖在朝廷劃定的框框裏「商談政改」。

不料,反對力量毫不示弱,成立「真普聯」,組織「佔中」,一下子就出現兩軍對壘、一拚到底的局面。這個局面比當年「二十三條立法」更深更廣地刺激了香港人的反抗意志和情緒,也把今次政改和現政府施政及未來「一國兩制」的命運更緊地綑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