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魚噬腳 女泳客休克

酷熱天氣警告下,市民落海游水要小心水中被毒魚啄及水母「炸」。西貢昨日發生兩宗游水「遇襲」意外,一名廿六歲女子,在浪茄遊船河落水消暑,在淺水區突遭一條大魚啄中腳趾,痛到「入心入肺」,其後疑因魚有毒,女子一度休克,送院搶救後甦醒。另外,一名八歲男童在白沙洲戲水時,被水母「炸」傷腳,導致皮膚紅腫送院治理。醫生懷疑該女子是踩到有毒的魚鰭,被刺傷後神經毒素入血導致昏迷。

昨晨十時許,姓李女子與姓黃(卅五歲)男友及家人,一行八人乘坐遊艇,從西貢市中心出發往浪茄遊船河。至下午一時許,李女與男友雙雙落水暢泳。期間,兩人在水深及腰位置淺水區游泳時,李女右「腳趾公」突然劇痛,見到一條大魚即游開,懷疑被該條大魚「咬」,上船後察看,發現腳趾的傷口滲血。未幾,她不省人事,男友見狀大驚,立刻報警稱其女友昏迷。水警輪到場將她送往水警基地,再由男友陪同乘救護車送院,送院時見她神志不清,經救治後甦醒,醫生證實無大礙讓其出院。

港水域充斥毒魚

另外,中午十二時許,姓何男童與家人趁周日,一齊到白沙洲沙灘游泳消暑。正當他在淺灘游個不亦樂乎之際被水母襲擊,右腳小腿遭「炸」傷,當場皮膚紅腫,他受痛告知卅八歲父親報警,並送院治療。

香港漁民團體聯會主席張少強表示,香港水域常見毒魚有石頭魚、泥鯭、坑廉及魔鬼魚等,相信女事主被大魚咬。本港禁止拖網捕魚後,來港棲息的大魚有所增加,熱天是大魚覓食的最佳時機,但大魚一般不會主動襲擊人,但泳客在沒有防鯊網的泳灘游水,魚會誤認移動及發光物體為食物,泳客的腳趾容易成為目標。他又稱,夏天適合水母近岸繁殖,尤其是香港仔、長洲等香港西南方水域。

水母長滿毒觸鬚

資料顯示,香港水域常見的水母有五、六種,一般會在水深三、四米範圍內活動,但會隨住水溫上升而「愈浮愈高」。當中以泳鐘直徑可達一米的獅鬃水母最普遍。該類水母外貌看似一個椰菜花頭,泳鐘以下部分長滿有毒觸鬚,最長可達到二十米,雖然毒性不太強,若毒素刺激到傷者的神經及呼吸系統可致命。一九八五年,全球排名第二毒的「葡萄牙戰艦」水母曾肆虐香港,八日內炸傷二百名泳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