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對意識形態的管理

德國聯邦司法部擬延長希特拉所著的《我的奮鬥》一書的出版禁令。

根據德國版權法的規定,書籍版權在作者死後七十年失效,所以該書的版權原定於二○一五年之後被劃定為公共領域圖書,可以由出版商自行發行。這件事引起廣泛關注,討論社會對於意識形態的管理應該採取甚麼態度。

支持者例如一些猶太人組織主張,禁令有助防止納粹主義死灰復燃,而反對者則認為容許出版更有助於社會以辯證的態度討論歷史,也有一些折衷的討論主張規定只能出版註釋版本。

這次事件重新帶出一個核心問題:政府對於意識形態和道德等問題作出管理,跟言論自由及知情權之間,應該如何平衡。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意識形態,戰後的德國由於希特拉政權所犯下的罪行而全盤否定了當屆德國政府的意識形態。

對於希特拉著作的禁止出版,實際上也是防止納粹主義的再宣傳。這個案例在當時的道德界線是很清楚的,但是經過了半世紀,納粹主義的性質、對於歷史的態度和德國社會的環境等一系列思考,便引發了這次爭論。

事實上這本書已經很容易在互聯網購買電子版本,所以討論同時讓我們思考,隨着互聯網普及,不少國家對國民的互聯網瀏覽內容都有禁止和監控,這條道德界線又應該如何劃定呢?

德國人以理性和智慧著稱,筆者相信會討論出一個合理和配合時代環境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