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間,香港每年約有一千至一千一百宗胃癌新症,且病例數字未見下降。由於初期病徵不明顯,約有七成個案於診斷時已屆第三期或以上,情況嚴重。在香港,胃癌發病率不算高,故未有推行胃癌篩查。一些推行胃癌篩查的國家,如日本,近六成人於胃癌第一期被確診,大大增加治愈機會。
醫生會因應患者身體狀況及胃癌期數這兩種因素,決定治療方向。身體狀況不佳,即使期數不高,也未能進行手術;反之即使身體好,但發現太遲,同樣未可進行根治性治療。期數高低是透過TNM指數表述,T是指腫瘤,視乎腫瘤侵入胃壁多深,假如只是附在黏膜上,只需利用內窺鏡切除黏膜便可;N是指淋巴腺轉移;M是指癌細胞轉移至其他器官,如肝臟、肺部或骨骼。除了第一期患者有機會以內窺鏡切除,第二期或以上便需動手術。
患者可接受微創手術將胃部切除,減低傷口痛楚及加快復原。至於需要切除多少胃部,則要因應腫瘤位置及大小,如果在胃的頂部,很大機會要全胃切除。切除胃部後,會降低身體儲存能力,因此應盡量小食多餐,避免吃過硬食物。術後醫生會化驗腫瘤,得出最準確期數,配合適當的輔助性治療。
重要的是,如果發現胃口突然減少、體重驟降,應盡快向醫生求診,並進行內窺鏡檢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外科學系臨床教授 朱建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