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金融改革如「二次入世」

昨天談到上海自貿區其中一個主要任務,是要為金融改革探索一套適合國情而又能與國際接軌的「中國模式」。在服務業成為世界經濟主導的年代,如何開放金融等服務業融入國際社會,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極為重要,故被喻為是「第二次入世」的挑戰。

中國第一次「入世」是十三年前,製造業受益最大,令國家迅速成為「世界工廠」。時至今日,「中國製造」的產品在全球可說「無遠弗屆」,甚至現時掀起的世界盃熱潮,雖然中國隊無緣落場,但有關世界盃的商品,很多都是「中國貨」。

然而,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今天,製造業受到成本上漲和產能過剩等多種因素影響,支撐經濟增長的能力逐漸下降。取而代之的便是服務業的崛起,當中尤以金融服務最受關注。去年九月,國際清算銀行調查顯示,人民幣的日交易量已經達到一千二百億美元,遠遠高於三年前的三百四十億美元,這使人民幣成為全球外匯市場第九大活躍的交易貨幣,反映出人民幣已漸趨國際化。

三十多年前,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是「摸着石頭過河」,水淺尚可;而今走到「深水區」,已摸不到石頭,所以中國才要在上海設立自貿區,作為服務業開放的「試航船」,肩負着探討「政府職能轉變」、「投資領域開放」、「貿易方式轉變」、「金融領域開放」和「完善法制保障」等五大任務,為國家找出一套能在國際海洋安全航行的方法,以便在全國「複製推廣」。

所以,將其形容為「二次入世」,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