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驗電子化 瑪嘉烈奪獎

【本報訊】醫院的化驗部門雖不直接診治病人,但對治療舉足輕重,化驗報告稍有錯漏隨時導致「斷錯症、開錯藥」。瑪嘉烈醫院病理化驗部於二○一○年起,率先採用由醫生自行編寫的電子系統,成功做到化驗樣本與病人紀錄配對「零出錯」,更奪得醫管局本年度傑出團隊獎。

編寫程式的九龍西醫院聯網病理學服務總監李錦昌指,病理化驗部負責化驗病人身體組織,查找病因。病理科醫生會先從組織取樣,放進樣本膠盒,再切出薄片進行抹片測試。他舉例,一個從病人切出的胃部,已多達五十個取樣,均要放入獨立膠盒,每個膠盒又衍生出幾十張抹片。化驗部需同時處理多個病人的樣本,有機會混淆出錯。以往化驗部未曾電子化,只能靠人手覆核。

料今年擴至全港公院

一○年該部門籌備電子化,但發現外國系統不適用於本港醫院,因外國是每抽一個樣本或製一塊切片,便以打印機在膠盒或抹片上編印一個二維條碼,專用打印機每部要二十萬港元,且本港醫院化驗所一般沒空間存放。

他編寫的程式,則是取樣前先打印一定數量附條碼的膠盒及抹片,每個條碼編號不同,但均可對應病人的獨有條碼。到取樣時,化驗員同時掃描膠盒和抹片上的條碼,確保兩者配對才放入組織。這令醫院由原本需六部打印機減至兩部,並減少打印耗用時間。新系統於一一年處理四萬多個樣本、六萬多樣本膠盒及十三萬張抹片,當中完全無錯誤。現時仁濟、屯門及博愛等六間醫院亦已採用,料今年擴至全港公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