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局研「外行」老師兼授IT

政府力推電子教學,但因現時中學電腦相關課程內容嚴重落後,加上欠缺資源及技術支援,拖慢資訊科技發展步伐。教育局消息透露,預料今日公布的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重點建議包括上調現時每年約三億元的資訊科技綜合津貼;修訂初中及高中資訊及通訊科技課程,並透過培訓「外行」教師兼教資訊及通訊科技科。教育界普遍贊成津貼加碼,但批評當局考慮以「外行」教師兼教是匪夷所思,擔心最終只會加重老師工作量,但令教學成效流於「半桶水」。

港府早於九八年展開第一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消息透露,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諮詢文件提出五大建議方向,包括增加學校的資訊科技綜合經常性津貼;增設電子平台鼓勵學校共享網上資源;修訂初中電腦科及高中選修科資訊及通訊科技課程,透過培訓現職教師兼教資訊及通訊科技科;及提升家長對資訊科技教育的認知及教育。

料增津貼 助聘支援人員

現時全日制小學每年獲得的資訊科技綜合津貼額由三十多萬至四十四萬多元不等,中學則由三十二萬至四十六萬多元不等,視乎班數多寡而定,津貼可用以聘請技術支援人員、購買學與教數碼資源等。據悉,當局有意增加資訊科技綜合津貼額,但金額待定。至於修訂初中電腦科及高中選修科資訊及通訊科技課程,消息指,為回應教育界指課程內容嚴重落後,當局建議修訂課程,包括將撰寫電腦程式或應用程式(Apps)納入必教內容,並建議培訓現職如任教數學、科學等其他科目的老師兼教,以解決資訊科技老師不足的問題。

津貼小學議會主席張勇邦指,現時普遍學校獲三十多萬元津貼,僅足夠聘請一名月薪約一萬五千元的技術支援人員,但「一間學校有二百部電腦,一個人根本無辦法做得晒。」期望當局每間學校最少增加二十萬元津貼額,以增聘一名技術支援。

業界批建議「匪夷所思」

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也指,因月薪低難聘請技術支援人員,「我哋試過三至四個月都請唔到人。」她又指,因課程內容落伍,現時大多數中學自行為初中電腦科調整課程並自設教材,有學校又開設興趣小組教學生編寫Apps;但她反對僅透過培訓現職老師兼教資訊及通訊科技科,「呢個建議簡直係匪夷所思,老師工作量已經好多,加上依家啲高中生的電腦知識分分鐘高過兼任老師,起碼要請個電腦系畢業先可以任教。」

記者李寶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