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輪政改諮詢即將結束。幾個月前,香江府衙推出諮詢時,政務司司長、「政改三人組」之首林鄭月娥呼籲社會各界踴躍發言、有商有量、收窄分歧、凝聚共識,為推動政改過關打好基礎。這幾個月來,溝通交流、有商有量尚算熱鬧,中央有關方面、朝廷最高層領導人、香江府衙、中央駐港機構大臣採用了各種形式和方法,一方面不斷宣示自己的立場主張,一方面「聽取各方意見」,特別是反對派的意見。「有商有量」、溝通交流的高潮,在於邀請反對派部分議員在上海和三位中央大員舉行「座談」,這樣的事情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幾個月來的努力並沒有達到朝廷和香江府衙想要的結果,分歧沒有收窄,雙方更加各自堅持自己的立場,更加猛烈地批判對方的觀點,「溝通交流」實際上是拳來腳往;「有商有量」實際上是互相揭短,各逞己強。無怪乎,林鄭對於「政改前景」頗為悲觀,認為要「玉成其事」困難重重,哀嘆「畀條路行得唔得呀」。
在林鄭看來,目前的形勢已是「山重水複疑無路」了,對「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能望天打卦。其實,香江府衙和林鄭月娥等人在政改問題上的角色,真的就是公務員的角色,他們也一再說是中央政府主導政改,可見有沒有「路行」全在朝廷,全在反對派和朝廷的博弈。香江府衙和林鄭能做的只是為朝廷「推銷」,或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小心翼翼、非常技巧地「幫」反對派「解釋」一下某些他們「理解」的、有可能「走盞」的妥協讓步之處,若朝廷「唔制」,即無路行;若反對派「唔制」,也無路行。
不過,政治是談判的藝術,而談判的目的是為了爭取利益而非「堅持立場」,香江政改前景也許不會那麼絕望,也不應絕望。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路也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