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的啟示:用心聆聽 方知將逝者「言外之意」

趙可式博士早年在台灣華人地區對臨終病人進行的調查中,發現華人病者需要精神層面的滿足,包括:知道生命有其目的和意義;感到被愛和能施予愛;原諒別人和獲別人諒解;得到別人關心;擁有宗教信仰或人生信念,而這些信念可讓他們有信心、有能力和勇氣跨越死亡。

病人在患病過程中表現沮喪、焦慮、失望、無奈或憤怒,可能會轉化成負面情緒和行為,繼而發洩在家人身上。病人或自覺是家庭的負累,甚至害怕家人離棄自己。家人的接納和關懷,攜手與病人走過最後一段路,是十分重要的。

病人哭泣勿勸阻

家人願意聆聽,可讓病人打開心扉。若病人哭泣,不要勸阻,應以平靜的心聆聽,讓病人盡量傾吐情感,讓他們感到被了解、尊重和關懷,認識到自己有價值並受到關懷。家人可用眼神、點頭等非語言方法,表達正傾聽;中國人通常不直接表達心中想法,卻希望對方明白自己心意;故交談時要眼到、心到,敏銳觀察,方能聽到「言外之意」和「未盡之言」。

有時要讓病者慢慢接受和整理心情,家人不宜過於囉嗦或干涉病人生活,適當給予時間空間,尊重病者寧靜時刻。若親友擔心,不妨坦誠相對,表白內心感受,讓彼此更了解。

香港防癌會

癌症教育委員會委員 廖進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