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高鐵延期九月 等同投資翻倍

從北京坐高鐵到深圳北站,上午十點鐘發車,下午六點半到。如果香港一邊此前沒有一再延誤的話,再用十多分鐘的時間,即可到達這條高速鐵路原來設計的終點——香港西九龍站。

但是這條攸關香港連接內地的重要高鐵卻命運多舛。上周,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宣布,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工程不能在明年完成。港鐵公司說,工程要延期九個月,到一六年完成,一七年才可通車。

投資撥款一波三折

這條鐵路對香港的意義在於,它是中國鐵路「四縱四橫」的重要組成部分,會最大程度地縮短香港與內地的時空距離,它攸關到香港經濟的未來,關係到香港進一步融入和背靠內地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有預測統計表明,高鐵開通後,五十年的經濟效益將達到八百五十億港元。這還未計算旅遊和投資的相關收益。

但是,從一開始立法會討論撥款,這條高鐵的香港段即面臨難堪。以菜園村的原居民高春香為代表的反對派,拒絕搬遷。他們的理由是,高鐵項目破壞居民的生活狀態、引起空氣和噪音污染。而立法會中的反對一派則認為,高鐵項目有太多問號當局未交代,他們質疑當局提出的每日近萬乘客量的依據,質疑總共六百六十九億、香港人均萬元的造價。

人們都還記得,從○九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法會財委會在審批撥款時一波三折。在連續兩次被迫推遲表決時間後,終在次年元月十六日,立法會以大比數通過撥款決議。而當天在會場外,反對人士情緒激動,多次欲衝擊立法會,警方使用了胡椒噴霧才得以維持秩序。

香港境內沒有高鐵,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是香港首條高鐵。但從一開始未多久,香港不少市民即自覺「被高鐵」。儘管他們拒絕高鐵的理由在今天看來可笑不堪,但在當時這種思潮的蔓延,的確差一點使這條高鐵夭折。而今,伴隨着工期延誤,香港融入內地高鐵圈的時間表將再度推後。這次蒙受損失的,將不僅是香港,而是一體化被迫隨之推遲的整個珠三角。

民主需要全民埋單

香港是民主社會,民主可以保證不犯或少犯錯誤,但民主體制一定是低效體制。在香港,一條下水道修個三年五載是常見之事,工期一再延長下,市民只能忍受擁擠的交通、嘈雜的噪音和不便的生活。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原計劃一○年底動工,但是時年六十六歲的東涌老太朱綺華在公民黨操縱下,利用兩份環評報告提起司法覆核,最終迫使大橋工期推遲近一年,大橋造價被迫抬高六十五億港元。而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在○八年年初,政府公布的造價僅為三百九十五億港元。但三年後,立法會通過的撥款卻翻了近一倍。這中間當然不排除港府預算有誤,但反對聲浪日高之下,預算被迫增加也是不爭的事實。

這條高鐵的工期每延誤一天,港府估計,至少會損失五百萬港元因節省交通時間帶來的經濟效益。工程現在延期九個月,計及各種各樣的項目,損失之大難以預料,不誇張地說,香港等同用了現有造價雙倍的投資興建這段二十六公里的高鐵。儘管工期延遲是迫於客觀因素,但香港人為的拖延卻早已屢見不鮮。

套用一句內地網絡用語,民主是個好東西,不過,民主更需全民埋單。港府確實是一個弱政府,推動任何政策或者項目總是瞻前顧後,缺乏決心意志,但一些政治派別以市民利益為幌子,動輒拉布,故意拖延,最終卻要全民為損失共同埋單,這當中的是非曲直,你應該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