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於去年底訪問中亞四國和印尼時,分別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月底,當他訪問德國時,參觀了「渝新歐」國際鐵路列車的杜伊斯堡終點站。這是一個重要的文明布局,包含了安全和發展考慮。
顧名思義,「渝新歐」國際鐵路即由重慶(簡稱渝)起步,途經新疆阿拉山口口岸(簡稱新),再經過中亞國家、東歐國家,最後抵達德國。這條全長一萬一千多公里的鐵路,是連結傳統絲綢之路地區國家的紐帶,並把中國的鐵路網絡結合起來。
之所以說這個項目包含了重要的安全考慮,主要是因為通過海路,無論是石油等資源,還是貨物運輸,都有可能被美國等強大的海上軍事強國所扼制。所以開拓所謂的第二生命線,將有助中國擺脫原來的被動局面。
至於發展的考慮,與復興文明的關係更是千絲萬縷。盛唐時的長安城是絲綢之路的真正起點。當時的長安城是世界第一的國際大都會,城市規模已經是今天西安的五倍以上。那個年代,西部內陸地區的發展遠比東部沿海地區發達得多。
當時的中國,是一個以大陸文明為主體的國家。主要的經貿往還都是通過陸路運輸進行,絲綢之路早已是非常成熟的經濟活動帶。之後隨着海上運輸能力的發展,海路成本比陸路交通低廉,加上中亞國家的沒落,中國的商務活動遂逐漸向東轉移,變成更加傾向為海洋文明的國家。明天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