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解碼:旅客收放 內交棋局

香港回歸祖國十七年,從中國的歷史長卷來看,就如斷指接駁回身體的頭幾天,手術的成與敗,這段時間很關鍵。

本來,個人遊北水南調,就是讓活血貫通經脈,滋養細胞,活化機體,加速兩地駁口有機結連,可惜香港體質單薄,加上文化牴觸,中港融合未見水乳交融,兩地矛盾反而火上加油,還不斷出現「驅蝗」、「排內」等的政治排斥現象,實非始料所及也。可以說,從北大人開腔「關注」香港承受力的一刻起,內地旅客增減收放,已不僅是旅遊或經濟問題,還是政治問題,甚至乎,政治考量較經濟考量的比重還要大些。

這樣一來,情況便複雜了。從此個人遊如何收網,盤點的已非一堆出出入入的冷冰數字,而是一盤進進退退的內交棋局。以一簽多行為例,去年客次突破一千萬,佔整體內地客四分之一,無可避免成了靶心,但港府敢輕率落刀嗎?當年深圳經濟未有現時規模,也把最高消費力的居民放到香港「輸血」,現在南下消費成為居民生活一部分時,香港卻猛然落閘,深圳當局會有何感受?

據悉,當局亦看過統計表,一簽多行旅客平均每年訪港八次,一日內多次來回絕無僅有,即有人借漏洞走水貨的說法未必真實。既然政治有風險,成效亦不大,看來向一簽多行落刀的力度大極有限。

在一國兩制的關卡下,出入境政策從來為政治服務,董建華年代倡議珠三角「三小時生活圈」藍圖,無非就是想加快中港融合,推動香港真正回歸,豈料十年過去,過猶不及,今日反成為深化中港裂痕的因素。

港府最高層說了,要調整內地客數目。據聞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也知道這份功課不能脫期,正密鑼緊鼓諮詢零售業等各個持份者意見,而旅遊事務專員容偉雄更不敢鬆懈,所以民建聯落馬洲「工展會」才這麼快有眉目,大家且看他們如何拆彈。

王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