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他人是港奸,確需要問問自己有否包容的胸懷。要成為成功者,在每一個年代本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少數人能夠做到,大部分人都只是默默地在社會當中生活着。可是今天的年輕人,面對高房價的困境,就算想安靜地生活也好像沒有了希望。這樣就直接把對香港的感情和能夠在這裏安居樂業的現實情況撕裂了,形成落差。這是現在部分困境者的核心心理狀態。
對新一代成功人士的否定,實際上就是對這種心理落差的一種宣洩行為,從心理上尋找出路。潛台詞是他們的成功,跟我們沒有關係。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投靠」了「中國」,我們不屑於這樣做。這便進一步側面反映出在中港融合過程當中,年輕人自我感覺是沒有獲益的一群。中國的發展跟他們沒有關係,「中國」甚至是問題的根源。從這同時引發了一連串否定成功者、仇中和仇富現象。
面對這種困境,社會一般會出現幾種心理回應。現在這批困境者沒有減低對香港的歸屬感,也沒有否定一直以來所接受香港制度的優越性信念。香港優越性在這個時候甚至被不斷強化,作為保護自信心的心理暗示。這接下來便需要一個外在因素來解釋現在的困難,「中國」便被對號入座了。
我們固然反對通過否定別人來獲取心理安慰。可是當我們要再創造新一代的獅子山精神時,提供安居樂業以及能夠讓全社會成為發展(包括中港融合)當中的持份者,是兩個必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