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除顫器 隔肉電心

心律失常等心臟疾病可致猝死,有如「計時炸彈」,高危病人可植入心臟除顫器減輕風險。香港大學上月成功為兩名病人安裝新型的全皮下植入式除顫器,為全亞洲首兩宗。新技術只須在病人肋骨與胸骨之間的皮下植入電極線,包圍着整個心臟,電流穿透肌肉再通過心臟,達到除顫效果。負責的醫生指,新技術毋須像傳統除顫器,將電極植入心房,避免血管受損發炎,併發症風險大減。即使每五年要換電池,也相對簡單,創傷性低。

負責手術的港大內科學系講座教授謝鴻發表示,傳統除顫器的電極線須經過靜脈,放入右心房及右心室,電極線可造成細菌感染,引致心肌炎,過程中亦有機會弄傷血管或刺穿心臟。新型的全皮下植入式除顫器,電極毋須進入心房,只需放入皮下,圍繞整個心臟,隔着肌肉已可把電流傳到心臟,脈衝產生器植入肋骨側邊的皮下。

植入皮下 方便替換

謝鴻發指,植入新型除顫器的手術相對簡單,雖然電池每五年要更換,較傳統儀器的十年為短,但只需在皮下取出儀器替換已可,「傳統除顫器嘅電極喺血管內,如發炎想拎番出嚟會較困難,因會黏住啲組織,所以如果無晒電,多數只會加多條電線入血管。」故此,因靜脈狹窄而未能再植入新電極線的病人,便可用新技術;另亦適用於電極感染、突發心律失常死亡綜合症患者;如年輕患者不想血管「塞咁多電極」,也可考慮採用此技術。惟若同時有心跳嚴重過慢,便不適合。

本港首名使用新除顫器、七十六歲的楊伯指,廿年前因心律失常險死,植入傳統除顫器,惟九個月前電極引起發炎,要施手術取出,但無法再植入新電極,幸三月底獲植入新除顫器。港大內科學系心臟科副教授蕭頌華指,楊伯面對除顫「真空期」,一旦病發不堪設想,反映傳統除顫器有其限制。本港每年有二百宗需植入除顫器的新症,估計六至七成患者適合用新除顫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