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港大深圳醫院「醫鬧」零容忍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成為中港醫療合作的試點,由一二年七月一日試業,到正式營運至今,堅拒醫生收紅包及「以藥補醫」,將香港公立醫院管理模式帶入內地。要打破內地醫療模式不容易,醫護人手緊張、購置儀器等難關,加上文化衝擊造成醫鬧事件。探射燈一連兩天刊載港大深圳醫院外科團隊專訪,看如何渡過難關。

內地「醫鬧事件」嚴重,投入服務僅一年半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亦受衝擊。香港大學外科學系主任盧寵茂坦言,中港投訴文化大不同,內地病人投訴無門,矛頭直指醫生,他曾遭病人語帶恐嚇:「醫生,我係公安,揸槍返工嘅!」盧寵茂卻認為,這是將香港公立醫院管理模式帶入內地的契機,堅持「暴力零容忍」,報警追究到底。為減少與病人發生誤會,臨床服務修訂手術同意書解釋清楚收費政策。他強調:「我哋同病人都在學習溝通、領略何謂不可超越的底線。」

討論病人投訴個案

深圳醫院接連於三月八日及十日晚上,先後有不滿輪候時間過長的病人家屬推撞急診科分流站護士,及醉酒患者在急診科大門外毆打保安。院方堅持追究,公安分別拘留兩名人士三天及十天。該院的門診部、大堂、升降機附近貼滿「暴力零容忍」的海報提醒病人,保安更森嚴。

記者隨港大外科團隊從瑪麗醫院出發,到達深圳市福田區的港大深圳醫院。團隊抵院後隨即召開會議,討論過去兩個月外科部的醫療意外及病人投訴,歷時兩小時。會上醫生將投訴個案逐一詳細討論,包括有病人不滿轉院安排、不滿手術收費等,深圳醫院駐院醫生解釋及交代處理進度,港大代表就提出改善方案。

重申互相尊重底線

盧寵茂說,深圳醫院開業至今,接獲病人投訴比率低於百分之零點五,即每千名病人僅五人投訴。今年一至二月,外科遭投訴比率介乎零點一至零點二。盧認為,內地病人需時間學懂投訴的正確渠道。他坦言,中港醫療體制不一,大部分內地醫院不設投訴科,病人只能找醫生申訴。他也親身遇過「威嚇」,一名內地公安病人術後出現輕微併發症感不滿,揚言「揸槍搵食」。盧不示弱:「你揸槍、揸筆都好,我揸刀都唔可以用嚟指嚇人啦!」

三月份連續兩宗醫鬧事件成為港大深圳醫院的「教材」。盧寵茂說,內地醫院大多選擇不追究鬧事病人,但港大深圳醫院欲以醫鬧事件成社會討論的「火花」,藉此向病人重申互相尊重的底線:「醫生唔係為賺多錢而嚟呢度打工,希望病人尊重佢哋。」

衝突有時源於誤會。盧寵茂說,曾有病人術後才發現植入體內的儀器需額外付錢。最終院方因手術同意書沒事先列明細則,需補貼幾千元儀器費用。自此,該院手術同意書新增「額外套材收費自付」項目,保障雙方。

盧寵茂承認,要適應及改變內地醫療文化過程艱巨。但他強調,港大深圳醫院是內地醫療改革的試點醫院,堅持將本港公立醫院成熟的管理模式帶入內地:「瑪麗醫院七十幾年歷史建立嘅醫療文化同技術,港大深圳醫院要用年幾時間做到。」

深圳醫院外科最新發展

13年1月投入服務至今,已完成3500多宗外科手術

外科手術70%屬全身麻醉手術,最簡單的1級手術佔整體40%,2級佔30%,3級佔20%,超大型手術佔10%

外科部門至今錄得兩名病人術後短期內死亡

全院43間手術室,啟用了10間

肝膽胰外科目前有五名內地醫生,兼顧門診每日平均30-40求診人次,每周約15-20台手術

資料來源:港大

記者戴碧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