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前日在北京出席政協港澳委員會議時,聽到政協常委李家傑發言,談到港大學者鍾庭耀把持的港大民調,認為不夠科學和客觀,引起香港傳媒的關注,紛紛追訪反應,頓時成為焦點話題。
鍾庭耀每月定期公布的民調是否客觀公正,見仁見智,毋庸糾纏。但目前香港「民調」機構太單一,除了香港大學的民意研究計劃能夠持續之外,似乎鮮有其他機構可以做到「定期公布」,無形中港大民調便變成唯一的「引導數據」。當然,港大民調的持續性是其一大優點,但若香港能有多些民調機構,讓社會有多些參考資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筆者之前曾以「莫被小撮人騎劫民意」為題,撰文指出,香港近年來有不少利港惠民政策,常被一小撮人為反對而反對,吵吵鬧鬧,騎劫民意,妨礙施政,以致浪費社會大量資源和光陰。例子俯拾即是:前年政府提出的「增加長者生活津貼」計劃,被個別議員在立法會「拉布」而拖延了半年;去年財政預算案亦被「拉布」至幾乎影響政府運作;大埔龍尾灘人造沙灘被「管海馬」攔途阻截;港珠澳大橋工程因一名「屋邨婆婆」司法覆核而受阻等。
在上述的例子中,主流民意均是相當明顯的,卻缺乏一個客觀的民調支撐,令政府施政陷於被動。所以,李家傑建議設立民意調查基金,邀請國際著名調查機構與香港的大學合作進行民調工作,值得考慮,一來有助找出香港的主流民意,二來亦有助提升香港民調水平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