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紅二代、太子黨有左右兩派之爭並被外界關注議論,是習近平成為「王儲」和登基後的事情。這裏有歷史淵源,也有現實原因。
紅二代「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絕大多數是文化大革命時的「老三屆」,也即一九六六、六七、六八「三屆」,從初一到高三的中學生:像薄熙來文革時是「高一」生;習近平是「初一」生。他們那時被統稱為「高幹子弟」,而「紅二代」、「太子黨」,則是改革開放後,這些高幹子弟早已長大成人、逐漸掌權或經商後,人們對他們的稱謂。
這些高幹子弟的父輩都是走資派,都被毛皇帝整,被革命群眾狠批猛鬥。因此,他們絕大多數都對毛很反感,清楚毛皇帝發動文革和一場場政治運動目的何在。他們在文革中不敢公開「反毛」,就率先「反江青」、「反四人幫」。毛駕崩後,他們痛恨文革、痛恨極左路線,甚至痛恨毛,堅決支持改革開放,清算極左和文革。這些高幹子弟當年的「思想」比誰都「解放」,膽子比誰都大,經常串連在一起,向「叔叔、伯伯、阿姨們」反映情況,提出建議,對鄧老爺子等中共元老推行改革及「非毛化」、思想解放,起到了鮮為外人知曉的「智囊」作用。因為他們是元老們的子弟,怎麼「胡說八道」也沒事,那些「老傢伙」們有時會痛斥他們、罵他們,但一些「你們懂個屁」之言最終會聽進去,默默接受。
不過,這段大家心往一處想、激揚文字的時期很快過去,他們從政、從軍、從商、出國留學,各奔前程。漸漸的,似乎思想各異、主張各異,若不是他們之中有人爬到了權力峰層,不是有着共同的要守護紅色江山、將老一輩革命事業繼續下去的「憂國憂民」之志,甚麼「左」呀、「右」呀、「保守」呀、「自由」呀,就不會形成「派別」對立,他們只要調換位置,就會互異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