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回歸之春不再

香港回歸至今已經接近十七個年頭,中央對港的措施讓港人有所感受,從金融風暴的救援輸血,到開放個人遊,以維持香港的安定繁榮,擦亮「一國兩制」創舉的招牌,不至於黯然無光而遭唾棄。同時,北京也盡力推動愛國教育,讓年輕一代有祖國的概念,培養貢獻祖國的雄心壯志。

香港過去在殖民地時代沒有民主,一切服膺於港英管治。回歸後,香港進入「一國兩制」,港人更有當家作主的抱負,深入探討香港的事務,追求滿意的政制改革方向,爭普選的共識也於社會蔓延。當中,有少數人以「佔領中環」作為抗爭訴求,引起中央憂心,擔心此即是港獨的崛起與躁動,故此,中央必會反制,消滅一切反動勢力於萌芽之中,以消除香港不穩定因素,繼續維持香港安定繁榮。

早前,中央突然決定收回香港亞太經合組織財長會議的承辦權,引起各界關注。香港舉辦過許多大型國際活動,若能舉辦財長會議,儘管考驗特區政府的能力,但同時為香港的觀光旅遊和服務業帶來極大的助益,如可邀請馬英九前來,成就「習馬會」,更是意義非凡。不過,這些樂觀的期盼現均已落空,財長會議來港舉辦「被取消」了,對香港的國際形象有很大影響之餘,對香港也有當頭棒喝之意:北京不再給予香港關愛的眼神,香港的躁動讓北京不放心,擔心「佔中」藉機發動,聲勢浩大,呈現「一國兩制」下的不和諧氛圍。

「佔中」未佔先轟動,書生論政的抗爭,聲勢未達,打擊已至。十八大後,北京的治港方針不再是懷柔為主調,已轉變為綿裏藏針,回歸之春似已不再。在人心工程得不到預期效應時,北京必積極發揮作用,對付一切反中勢力,以維護香港長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