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罕見疾病(孤兒病)的人萬中無一,社會卻對該類疾病所知甚少,令病人徬徨不已。陳先生患骨髓纖維化,全港患者不足廿人,他多次求醫仍無頭緒,抽骨髓化驗後才破解「謎底」,但藥費昂貴,令他只好為藥費奔波。育有患遺傳病幼女的周先生,目睹女兒腦抽筋,似中風病人動彈不得,為父者日夜憂心。他們的心願很簡單,就是政府加強支援罕見病患者。
今日是世界罕見疾病日,香港病人組織聯盟與內地、南韓等地專家,昨舉辦本港首個罕見疾病政策發展圓桌會議,冀政府及社會幫助這班無助的病人。
「個女出世時眼球左傾似『射喱眼』,驗腦先知係結節性硬化症。」周先生憶述,現已十二歲的女兒每次病發,身體不斷抽搐,試過一日抽筋三十次,四歲時試過抽搐至無法呼吸,僵硬倒地,嚇得他立即施以人工呼吸。他說,女兒切除小腦後可減少病發,惟仍要長期服藥。夫婦為照顧女兒,工作年假也花光,期望政府可提供暫託服務。
五十九歲的陳先生六年前接受身體檢查,發覺脾臟發大,驗骨髓才知患骨髓纖維化,如不服藥肚脹如孕婦,腹痛至無法工作。他現時需為每月四萬元的藥費周章,只好延遲退休,幸預計今年內可獲移植骨髓,有望重獲新生。
中文大學兒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許鍾妮表示,八成的罕見病皆源於基因缺陷,約五成人在出生後至幼兒期發病,部分患者因為天生缺乏某種酵素,令到新陳代謝的時候,無法排走有毒物質,可能永久破壞大腦,導致智障甚至猝死,及早確診治療,可以避免悲劇發生。
中大去年七月開展新生兒代謝缺陷篩查計劃,至今已經為超過二千五百名初生嬰兒測試,驗出兩名嬰兒有輕微代謝異常,幸應不會引致健康問題。該計劃需市民自付八百元成本,她期望政府全面推行篩查。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陳麗雲建議,當局應建立罕見疾病資料庫,加強支援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