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快於二○二一年出現結構性赤字!曾俊華在昨日公布的下年度預算案中,交代去年六月成立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的研究結果,警告倘政府未來在教育、社會福利和醫療三個範疇,每年有百分之三的開支增長,本港最快七年後便出現結構性赤字,即使維持現行開支和收入水平,本港最遲於十五年後,即二○二九年有結構性財赤。曾俊華再三強調不會讓本港出現結構性財赤,會研究儲蓄計劃如設立「未來基金」,以應付不時之需。不過,有立法會議員批評小組結構性財赤論調是「危言聳聽」,只是再一次的「狼來了」。
特首梁振英上月中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大手筆增加百多億元經常性開支用於扶貧、安老等範疇,一改政府年年慣性把盈餘用於一次性「派糖」紓困措施的做法,但外界關注本港經濟發展如何「做大個餅」,更甚是對於政府財政的可持續性,及憂慮會否因年年經常性開支增加終致政府財政「爆煲」。
曾俊華在預算案中特闢專門章節論及未來公共財政,指本年度扭虧為盈,由原預計約有四十九億赤字,變成有一百二十億盈餘,截至今年三月底的財政儲備達七千四百五十九億元。之後引用小組報告分析指,政府短、中期財政狀況仍然健康,但香港是成熟經濟體,人均生產總值達三萬八千美元,經濟發展速度不可能保持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平均每年百分之八至九的增長,受到人口老化和勞動人口下降影響,小組估計未來二、三十年,本港的實質本地生產總值趨勢增長為平均每年百分之二點八,遠遜過去的高增長時期,但仍較大部分成熟經濟體增長趨勢為高。
而小組更就不同的政府開支增長速度作出推算,得出三個情況,但結論均是本港最終會出現結構性赤字,即經常收入不足以支付經常開支的入不敷支情況,差異只在問題出現的時間,最早會在七年後、二○二一年出現,最樂觀的推算則是最遲二○二九年有結構性赤字。
曾俊華形容小組推算結果和分析「有清晰的警示作用,需要正視」,並指倘政府開支增長持續超越經濟和收入增長,結構性財政赤字在所難免,但他相信「只要我們及早籌謀,推行相應的措施,我們可以避免小組推算的結果出現。」其中可以考慮利用土地基金為基礎,加入每年部分盈餘成立「未來基金」,到時有「多一道防線」,防止入不敷支。政府消息人士補充指,設立「未來基金」屬於小組建議,不代表政府決定,目前未有任何細節。
至於他和梁振英的財政理念有否分歧,引致出現上月施政報告宣布增加經常開支扶貧,本月預算案卻大呼將有結構性赤字的情況,曾俊華在記者會和出席論壇時多次強調「同特首財政理念一致」,並指過去兩年、甚至在過去七年推出的任何政策,都配合當時特首的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