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在○三年爆發,那時香港經濟飽受重創,各行各業一潭死水,中央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挺港措施,而《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俗稱CEPA)也在這個背景下出台,經過多年來各個附件的簽訂,CEPA已變成中港經濟上和文化上的重要文件,影響着的已不是經濟上而是更大的中港融合的方向。
在經濟上CEPA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國市場龐大,但要進入中國市場卻是談何容易。中國內地在改革開放初期,無疑是成了香港工業界北移的自然選擇,可是在內地第三產業興起的同時,這種以第二產業的遷移模式,已配合不了這個內地發展趨勢。現在香港超過九成的產值都是由服務業帶動,如何令香港的產品和服務可以進軍內地,就必須有相應的政策支援,而CEPA正正就是這樣的一個支援政策。
在CEPA實行的初期,由於大家對內地市場的不了解,加上要在內地闖天下,並不是一般企業可以做到的,所以在CEPA實行的起始階段,香港在內地尋找的主要是實力較雄厚的大型企業,普通的中小企只能站在旁邊觀察。在後來的各種附件中,中小企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不少中小企也利用CEPA的方便和機遇,在內地市場找到了新的可能,這是CEPA的功能。現在香港品牌已在內地各個城市開花,除了傳統因地理接鄰而自然成了香港向內地發展的珠三角之外,其他內地城市也找到了香港產品品牌的蹤影,這個現象在十年前是難以想像的。
而且品牌的建立,也有助香港服務業的北上。上文提到了香港是以服務業為產值的大宗,服務業北上發展也成了大勢所趨,不同之處是服務業的各種法規限制比簡單的產品生產和內銷來得麻煩,要香港的專業服務可以在內地立足,政策的支持更是重要,在這方面,各種CEPA附件中的細節,給了香港服務業這個政策上的需要,往後的各種專業服務也在有規可循的情況下,在內地市場中大展拳腳,對專業人士來說除了是一個機會之外,更是將專業服務引領上一個更高的台階。
不少人誤解,以為專業服務人員的待遇不俗,在「上了岸」後應該不用努力的往北跑,這想法只從個人功利方面看。對專業服務人才來說,將其專業領域擴大,是一個自然的做法,而且專業服務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單是按照目前的水準來行事,而是追求一個更高和更遠的水平,這是一種專業上的使命,也是專業人士的一種專業尊嚴。
在這個層次上,CEPA讓專業服務人才有了一個新的空間,內地市場各種問題和現象,對專業人才來說既是陌生,又是艱辛,但同樣也是一個挑戰,一種引領向前的挑戰。內地各種案例引伸出來的專業訴求,對專業人士來說是種種難得一見的教材,是深化服務水平的一個大好機遇,這對科研人才來說尤其重要,給他們充實知識更擴闊眼光。
當然,凡事有利必有弊,在CEPA帶來種種機遇之際,內地和香港也日漸靠近,經濟上的接觸自然會帶來各種民間的互動,而正是這些民間的互動,帶來了種種的風風雨雨。一些在中港兩地的不同行徑,會對雙方社會產生衝擊,尤其是一些不當行為,更會令雙方社會產生排斥和誤解,這是內地和香港融合的必然結果。要互相忍讓是說易行難,但隨着時間的過去,歷史問題也自會由歷史解決,過程中的一些起伏,是擋不了歷史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