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馬友友」

台灣十分流行「馬友友」之名,此並非聞名國際大提琴家馬友友,而是在馬英九身邊的智囊政治人物總稱。馬英九屢被批用人圈狹小,總是在鏡中找人,找一些和他同質性高的人,而被輿論批評包圍在「馬友友」之中,足見其用人圈之局限。

馬英九於元旦的總統文告,宣布前副總統蕭萬長「復出」統領拚經濟的重任。蕭萬長在副總統任內少有用武之地,過去在李登輝時代,蕭萬長帶頭拚經濟,帶領台灣安全度過金融危機。今蕭萬長沉潛又復出,頗有國之重臣的威望,但亦顯馬政府人才匱乏之窘境,馬英九在第二任已棄蕭萬長而以吳敦義取而代之,現又回頭借重拚財經。

而駐美代表金溥聰返台在立法院備詢,立委們更有興趣的並非駐美事務的拓展,而是他可能回台擔任國安會秘書長或副行政院長,如此重大職責總是在金溥聰的身邊環繞,凸顯金溥聰至今還未脫離馬總統第一親信的形象,任何重要職務,都有非他不可的態勢。

馬英九最大的政績是致力於兩岸關係的緩和,以及親美、和中、友日的外交政策主軸。現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去職後,就出現了老幹新枝銜接不上的問題,兩岸談判身經百戰的高孔廉黯然辭職而去,留下年紀不輕,但兩岸事務資歷甚淺的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

再說,陸委會主委王郁琦過去對兩岸事務涉獵未深,兩岸事務的主掌者都是新手上陣,而兩岸的政治對話無可迴避,馬英九的新手處理嚴肅的兩岸問題,能否有所突破,抑或只是「精準執行」馬英九的兩岸思維。

馬英九執政六年,向來政績欠佳,如今要振衰起敝,似乎應擴大「馬友友」的陣容,以匡正國事發揮專長,以利台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