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哪類消費更利香港?

有評估報告指隨着訪港旅客不斷創新高,酒店房間將供不應求,故政府打算重點吸引高消費旅客,讓有限資源發揮最大經濟效益。

以上的想法並無不妥,但筆者日前在飯局中與一位高官談起來,原來其心目中的高消費旅客,是指那些住五星級酒店和光顧名店的旅客。此類旅客消費能力不用懷疑,但是否這樣就可以為香港帶來「高增值」的經濟效益,值得商榷。

筆者認為,衡量旅客消費對本港經濟帶來的效益,不能光看花費金額多少,還得了解其消費對本地經濟的實際貢獻。舉例:一位旅客在名店用二十萬元買了一個國際名牌手袋,另有一批旅客在酒樓花二萬元吃了一頓頗豐富的晚餐,兩者比較,誰對香港經濟貢獻大?

表面看來,前者消費銀碼大得多,沒得比,但當中的利潤,除了生產商、代理商、店東和店員之外,再沒甚麼人可分享到;至於後者,銀碼雖小,然而得益的除了酒樓老闆和全體員工之外,還有各類食材供應商(包括海鮮、肉類、菜蔬和醬料等)、送貨工人及洗衣店等,不僅受惠人數眾多,且同時可為與飲食業相關的多個行業帶來商機,增加就業機會。試問,香港更需要哪一類的旅客消費?

政府官員眼光莫過於狹窄,高消費旅客固然歡迎,更重要是應令到所有旅客均喜歡在港吃喝玩樂多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