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主委與先生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於農曆年後赴大陸訪問,首站南京,緬懷國民黨當年曾有的輝煌,尋回中華民國的往日情懷。只是景物仍在,人事全非,國民黨政府主管兩岸事務人士前往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國民黨若有歷史的使命感,何其唏噓!

王郁琦登陸即訪南京的意義,也在於希望大陸能正式面對中華民國歷史的發展。國民政府當年敗走台灣,中華民國至今仍存,為亞洲民主燈塔,不能抹殺。代表中華民國行政院的王郁琦主委能否贏得大陸更對等的關係和尊重,為兩岸下階段的合作打好基礎,深受關注。

以北京的角度看,舉行「王張會」乃是努力突破政治僵局,讓兩岸在政治領域範疇互動起來,以盡快進入政治談判的領域。形勢比人強,台灣的經濟對大陸的依存度愈深,經濟的融合日後必也導致政治的融合。面對台灣掀起中華民國的浪潮,北京還未能正視,口口聲聲要求台灣走入「一中框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若此成為定調,中華民國就會逐漸走入歷史,這就是台灣了解兩岸政治人士之憂心。

事實上,北京對此也步步為營,事事小心,劃下紅線。早前,北京在博鰲論壇上稱「王郁琦主委」,才促成王郁琦的訪陸,但張志軍與台灣駐京媒體聚會時,卻又稱呼王郁琦為「王郁琦先生」,天真的台灣記者認為是口誤了,因為王郁琦訪大陸之前提是以其「陸委會主委」身份前往,可見北京的策略擺動在「主委」與「先生」之間。

問題是,兩岸政府急於求成,就必須放棄堅持,才能創造制度化互信。王郁琦此行條條框框局限太多,若北京稱呼他為「先生」,等於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王回台後勢遭立法院諸公修理,兩岸官方之路就更難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