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肽 可抑制新沙士

中東呼吸綜合症(新沙士)爆發至今超過一年,仍未有藥物可有效治療。香港大學去年與中國科學院及復旦大學,率先破解新沙士入侵人體的途徑,與○三年沙士相若;研究團隊僅花一年時間便成功發現新標靶藥「抗病毒肽」,可堵截病毒侵襲路徑,正進行動物實驗,為治療新沙士帶來曙光,惟製藥需時,港大另發現市面現有兩款藥物,同具抑制病毒效果,可考慮暫用作一線治療藥物。

港大微生物學系早前發現,在本港常見的日本伏翼蝠及小竹葉蝠身上所帶有的冠狀病毒,原來與新沙士屬於近親,而○三年沙士亦相信源於蝙蝠。

該學系之後利用○三年沙士康復者身上抽取的血清抗體進行測試,發現部分人對新沙士有交叉反應,即對新沙士病毒呈陽性。

該系榮譽助理教授陳福和解釋,上述結果不等於這批患者曾感染新沙士,只可能是兩種病毒基因很相似,因而出現「假陽性」。該系遂進行生物訊息分析,證實新沙士入侵人體的方式,與○三年沙士相似,即病毒表面的刺蛋白,需先與人類細胞受體結合,才可入侵人體,繼而自我複製及釋出毒素。

另兩藥可暫作一線藥物

港大去年四月聯同內地科研團隊,以一年時間成功破解新沙士病毒的刺蛋白S1,與細胞受體DPP4結合後,即可入侵人體,更證實利用抗病毒肽,可堵截入侵路徑及抑制病毒繁殖。中港團隊正就新藥作老鼠實驗,冀早日於臨床應用。但研發新藥耗時長,團隊經過細胞實驗,發現原來現存的免疫系統藥「霉酚酸」及「β-干擾素」,三日內可抑制病毒繁殖,亦可考慮作一線藥物。

全球180宗 死亡率四成

陳福和指,新沙士前年在中東爆發迄今超過一年,死亡率逾四成,在社區及醫院曾出現有限度人傳人,一旦病毒基因再變異,可廣泛人傳人,急需研發藥物治療。新沙士至今造成全球一百八十宗感染,七十七人死亡。最新兩宗死亡個案,分別是沙特阿拉伯籍五十四歲男醫護人員,及約旦籍四十八歲男病人,兩人患有長期病患,上月尾發病入院,延至本月中旬不治。

記者曾愷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