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從政,先要學懂兩個諧音字,其一懂得「隱」,有說「大隱隱於市」,像台灣的蔡英文,一二年大選輸了,便連黨主席的位子也釋出,看似隱退,實質隱而未退,蓄積的力量反而豐厚,懂得休養生息,不過伺機捲土重來。
不在其位者要隱,就算在其位也要隱。像政改諮詢,泛民堅持公民提名,阿爺執着機構提名,真民主、假普選的爭拗,莫說共識,幾無重疊部分,政改改落去便拉倒的多,主其事者自然背鍋的多。政制大事,向來愛自我彰顯的特首反而隱沒,背後自有高人發功指示,今日語言便叫「潛水」,牽頭的換成政務司司長,出頭鳥隨時彈痕纍纍。
像舊時的保安局局長推廿三條,前朝的政制局局長推議員辭職遞補制,推得太着力,民間反抗力更大,結果都把自己搞得千瘡百孔。因此,又有說「大隱隱於朝」,在位者明知推行的政策不得民心,要把握的便不只政策,而是調子,比如現在的政制局局長推政改,前頭擺了兩個司長下來,連特首都潛水了,醒目的官員自然會低調。
懂得隱之餘,另一要懂的是「忍」。像泰國的英祿,推政策助兄長回國,惹來民間強烈反彈,英祿解散國會提前大選,已見忍讓,反對派步步進逼,國際輿論便無一面倒同情示威者,英祿忍而不讓,再選依然佔上風。
特區近來忍得多的是財爺,比如特首在前頭吹水,財爺在後頭中蛋,還不能說感受,惟靠死忍;但說起財政預算,便是可忍孰不可忍,特首要扶貧挽民望可以忍,一旦搞成經常性開支,這財爺便意見多多,一樣忍而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