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行醫逾廿年、私人執業西醫蕭志榮被指為一歲發燒幼孩看診時,涉用藥不當及無向其母親解釋用藥過量風險,病童服藥後反現低溫症及冒冷汗異樣,至翌日方見好轉。醫務委員會昨午第三次續訊,辯方專家證人、兒科專科醫生梁平指出,蕭所處方的大多是常用藥物,但對於是否需要使用類固醇,則表示仍有斟酌空間,因其病徵未算明顯,或未必需要。
蕭志榮昨偕同律師出席聆訊,投訴人W女士則未到場。蕭被控八項專業失德,主要涵蓋三大範疇,包括不適當處方及分發五種藥物、沒有在藥物標籤上標明藥物強度、以及無向病人父母講解過度用藥、口服與肛塞退燒藥同用的潛在風險。
梁平續指藥物或不會於所有年齡群組中測試,故有不少醫生會以Off-label use(非註冊標籤用途)形式,將有關用藥同步擴展至幼童身上。他認為若醫生已沿用多年,且未發現有副作用,做法是可以理解。
案情指,事發於二○一一年一月一日,W女士帶同持續發燒的一歲兒子向蕭求診。蕭共處方五種藥物,包括退燒、化痰、止咳、收鼻水及塞肛藥,惟其子服用後體溫持續偏低及冒冷汗,W女士質疑蕭用藥過量,決定向醫委會投訴。聆訊未畢,三月二日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