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特首飲了頭啖湯

施政報告重點扶貧,要花公帑便牽涉財政預算,報告一月提,預算二月出,兩者分界頓時模糊起來。舊時派不派糖,權責在財爺手上,如今特首施政報告先提一堆惠民政策,比如低收入津貼、醫療券加倍,接下來財爺的財政預算如何能不銜接?最大的糖特首派了,預算案能再派幾多?能說的便只剩一堆加重民間負擔的預算,結果幾乎大家都猜得到,利好消息怕只有退稅。特首越俎代庖,財爺有志難抒,惟靠寫網誌以言志;但那邊扶貧增加經常性開支,這邊便不忘說耗盡財政儲備非遙不可及,分明唱反調。

政治講求名正言順,為政者都重視正名,施政報告跟財政預算也當有區隔。施政報告意義本來是帶出政策,重要是解說政策理念,政策內容未必需要太具體。比如重視扶貧,要解說的是為甚麼此時此刻要扶貧,至於有何扶貧政策,則不妨留給財政預算落實。反過來說,競選政綱明明說過取消強積金的對沖機制,勞工階層也強烈訴求,就算不馬上做也要表示對此理念無改,報告隻字不提,空說「不講不等於不做」,民間自然有「想過當做過」之譏。

財爺過往出名守財,做過多份財政預算,年年唱淡經濟,但又年年估錯,金融海嘯、美國二按、歐債危機,一路說經濟堪憂,庫房卻一路厚積。積穀防饑的道理大家都懂,但要扶貧,庫房無錢便無從扶起;若說現在庫房錢多,又說擔心不知何年何月會耗盡儲備;無錢做不來,有錢不敢做,再實際的扶貧措施也無從談起。財爺只顧做好盤數,扶貧政策猶豫多年,派糖讓特首飲了頭啖湯,不過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