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空氣監察差 吸吸可危

香港無淨土!環境保護署去年底推出全新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惟未能如實反映本港空氣污染情況。本報記者日前往新界區六處郊遊景點量度空氣質素,發現所有景點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均超出世衞標準最少一倍。由於環保署大部分一般空氣監測站只設於市中心,有的更離地逾十多米,被質疑其準繩度,當中有監測站測出的PM2.5數值便與專家量度的結果相差近四成。空氣專家直言,現時監測站位置未能反映本港空氣污染實況,建議作相應改善及增加空氣監測站。

記者日前往屯門青山灣、元朗大棠楓葉林、西貢北潭涌郊野公園、迪欣湖活動中心、赤鱲角南環路、上水河上鄉量度PM2.5懸浮粒子數值,結果發現全部超過世衞標準(詳見附表)。根據世衞標準,每小時每立方米懸浮粒子上限為二十五微克。

活動熱身時 已感呼吸困難

鄰近屯門黃金海岸的水上活動熱點青山灣,有獨木舟愛好者阿強表示,沙灘的空氣十分污濁,每到冬天,在熱身時已感到呼吸困難;而記者在上址量度的PM2.5為每立方米最高達九十五微克,超標二點八倍,而上址煙霞多得連對岸只相距數十米的高樓大廈都白蒙蒙一片。

近日備受港人熱捧的元朗大棠楓葉林,郊遊人士需徒步走逾一小時上山,遊人陳先生稱,原為享受清新空氣,惟沿途空氣污濁,他不時氣喘。當時記者量度該處PM2.5每立方米最高有五十六微克,超標一點二四倍。另外,東涌迪欣湖活動中心,同樣超標一點八倍,PM2.5每立方米最高達七十微克。

監測儀離地太高 專家質疑

郊區空氣污染情況嚇人,但環保署在郊區並未設有空氣質素監測站,現時本港十四個監測站,除塔門外,其餘全都設於市中心位置,距離地面亦較高。當中位於屯門公共圖書館的監測儀離地三十一米,記者與空氣質素專家黃勁松往該監測站外行人路實地量度,發現PM2.5每立方米達一百五十微克,對照位於上址監測站的數字,同一時間PM2.5為每立方米達一百零八點四微克,兩者相差近四成。另外,同一時間,大埔政府合署的監測站量度到每立方米達三十點三微克,惟記者在附近行人路卻測到三十五微克。

黃指,署方監測站未能如實反映每公升空氣的懸浮粒子值,以屯門為例,每公升有百多萬粒懸浮粒子,相反在加拿大只有千多粒,「德國、美國工廠區都係萬幾粒至十萬粒,唔會去到百幾萬咁嚴重。」他稱,空氣質素監測站位置太高未能反映現實,「依家實在太高,又唔使放喺馬路邊,其實同路面平衡、放喺公園就最好,每區放一兩個測試儀就最好。」

議員倡旺區設空氣淨化器

身兼離島區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現時監測站設置的位置不理想,與市民實際高度不符,他建議,政府在人多地方如公共交通交匯處設置空氣淨化設施。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鄺芯妍指,署方推出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雖跟隨世衞標準逐步更新,但仍有不足,與世衞標準仍有差距。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本港的PM2.5污染主要受境外排放影響,故郊區空氣都會有大致相若的PM2.5水平;而該署設於遠離市區的塔門一般空氣質素監測站能反映有關情況。發言人指,監測網絡設計、位置和高度,均採用國際認可的規範,而本港主要是高空發展,故設置於低層的一般監測站,能提供具代表性的數據和反映市民所感受的空氣質素。

圖:崔祖佑/關萬亨

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