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覓地建屋,全面調高新界及港島南區發展密度兩成,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指,部分新界低密度住宅用地地積比可能上調多達三成至一倍,正進行初步研究的元朗南、古洞南及新界北部等項目將採用新發展參數,但已達最後規劃階段的新界東北及洪水橋新發展區則不適用。有團體質疑劃一高密度化令城市景觀變單調,降低環境質素。
陳茂波昨日進一步解釋施政報告措施,當局計劃將市區住宅發展密度分別由三倍及五倍增至三點六倍及六倍;新市鎮則普遍由五倍增至六倍,部分發展密度較低的地方或甚至倍增,如屯門東有用地地積比將由三倍增至三點六倍、四倍或六倍。
新發展參數將會在仍屬初步規劃的項目中採用,包括元朗南、古洞南規劃研究及新界北部地區研究;至於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洪水橋新發展區、東涌新市鎮擴展、安達臣道石礦場及前茶果嶺高嶺土礦場等達最後規劃階段項目,因已盡量加大發展密度,現無意重新規劃。
陳茂波指,早前政府在勾地表抽起部分土地,目的為檢視發展密度後再推出,但已售土地則不可改變發展參數,若私人發展商想重建需經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及補地價;對於有人質疑措施明益發展商,他重申措施只為善用土地。
當局去年物色改作住宅的卅六幅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十八幅已或正在改劃,結果有四幅改劃失敗,包括一幅馬鞍山第100區用地因反對聲音太大而告吹,另外三幅分別位於山頂、沙田及古洞,亦因近工業活動及技術問題而放棄改劃。連同今年額外物色的廿一幅地,合共有五十三幅地可提供共四萬零四百九十個單位,而十三幅綠化地帶及十六幅工業用地改劃後分別可提供二萬三千個及約二萬個單位。
各幅改劃土地中,大埔第九區用地預計發展公營房屋,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二期用地則作公私營房屋及酒店發展;天水圍第112及115區用地則發展私樓;皇后山用地其中十三點三公頃土地將興建一萬零五百個公營房屋,東面六點四公頃則研究作私人住宅及國際學校。不過,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質疑,整區提高發展密度會構成累積性影響,降低環境質素外,人口增加亦需額外交通配套,令整體社區經濟效益降低,市民買樓選擇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