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富豪心愛炒房 平民心酸置業

今之中國,各種問卷調查層出不窮,有的偏頗離奇,有的莫衷一是。

如果問你是愛江山、愛美人還是愛票子、愛房子,恐怕富人窮人,身份不同,答案也有別。日前,央行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有百分之六十六點五的受訪者認為,房價高得令人難以接受。儘管如此,投資房地產仍是居民的「心頭愛」,官媒形容,無房的四處籌錢交首付,熬夜排隊搶房子;有房的千方百計規避限購政策,寧可假離婚也要買房。其實,這不過是國民不堪「樓市狂飆」煎熬的一種反應。

現在不買 以後甭買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的觀念根深柢固,尤其在農村,房子更是農民的命根子。早年,千千萬萬背井離鄉赴南洋淘金的僑民,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血汗錢,首先想到的就是寄回老家購房建屋,以光宗耀祖。這一傳統依然未變,但時過境遷,世風日下,如今人人向錢看,有無房子更與個人婚姻、命運、幸福緊緊相連,「居有其所」自然成為城鄉居民畢生追求的夢想。

事實上,普羅大眾急於買房,並非出於投資用途,而是買來自住,其中更多的是對政府調控政策「幫倒忙」的無奈和不滿,深怕「現在不買,以後更買不起」。近十年來,雖然當局宏觀調控不斷,房價卻不降反飆,「今年能買個客廳的錢,也許明年就只能買個廁所」絕非虛言。出於對樓價遏而不止的恐慌心理,加上租金昂貴,工薪階層只好硬着頭皮「上車」,即使東挪西借也要湊個首期供樓。還有一些祖祖輩輩生活在山村的農民,為了幫兒子娶媳婦,讓子女接受好一點的教育,亦千方百計進城打工買房,哪怕千辛萬苦,也心甘情願當房奴。這些人買房,與其說是出於「心愛」,不如說是「心酸」。

年年調控 年年失控

富人則不同,他們早就熱衷購房,但不是自住,而是投資生財,炒房滾利。當今神州貧富懸殊,窮人食不果腹,居無定所,權貴錦衣玉食,豪車別墅。君不見天子腳下的北京,一群貧民以下水道為家,更有人在暗無天日的井底蝸居長達二十年。權貴富豪們則豪宅成群,少則十幾套,多則幾十甚至上百套,他們不僅在國內炒房,更漂洋過海到美國、加拿大、澳洲,一擲千金抄底。光是二○一二年,中國富豪在美國樓市的購買力就達九十億美元,可見真正視「投資房地產」為至愛的不是普羅大眾,而是財大氣粗的富豪。

中國樓市依然高處不勝寒。在剛剛過去的二○一三年,各大城市房價不僅未降,反而升到幾乎失控,當初地方政府信誓旦旦立下的軍令狀大多落空,也無人問責。上月統計顯示,內地一百個城市樓價的平均漲幅高達百分之十一點五一,遠遠超過年初設定的目標。樓價年年暴漲,雖有市場因素,但政府調控不力同樣難辭其咎。

長期以來,政府在房地產調控中一直扮演着「無間道」角色,壓根兒不想樓市降溫,深怕影響地方土地財政收入。從二○○三年至今,全國僅土地出讓收益就超過三十萬億元。如果當局將這些收入的一半還利於民,用來建設保障房,有多少「無殼蝸牛」可以脫離苦海?樓價又怎會一路狂奔不止?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當局口口聲聲要讓百姓安居樂業,但樓價仍高不可攀,平民百姓的「安居夢」何時能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