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乙肝患者不知傳播途徑

【本報訊】調查發現,乙型肝炎患者對乙肝認知不足,包括不清楚傳播途徑及有藥可醫。仁濟醫院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陳金海昨指出,乙型肝炎帶病毒者患肝癌的機率較正常高一百倍,四分一帶病毒者最終因肝硬化或肝癌而死亡。由於乙肝未發病前可能無任何徵狀,患者又以為「無藥醫」,令他們疏忽處理,甚至停止覆診,最終延誤治療。他建議乙肝帶病毒者應每三至六個月進行肝功能驗血測試,每六至十二個月做肝臟超聲波檢驗,及早了解肝臟健康的變化。

香港肝壽基金問卷訪問六百一十六名乙型肝炎患者,發現他們對乙肝的傳染途徑認知不足。

以為餵母乳會傳染

七成三患者不知道「穿環或紋身」可傳染乙肝,七成二不知道「共用牙刷、剃刀及鬚刨」可能導致感染;血液接觸及性接觸兩種傳播途徑,分別只有五成一及五成二受訪者認識。餵哺母乳並不會傳播乙型肝炎,但四成二受訪者卻有誤解。陳金海說,是次調查與三年前一項針對公眾人士的調查比較,發現乙肝患者較一般公眾對乙肝認知更不足。

另外,只有五成一患者知道有藥物治療,三成三錯誤以為一接受藥物治療便終身不可停藥。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黎則堯指,自九十年代末已有藥物可抑制乙肝病毒,但病毒抗藥性強,至千禧年代出產的藥物已見改善。乙肝藥物運作原理是抑制病毒活躍性,並非所有患者適合用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