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過多年的民主洗禮,人民早已養成「我最大」的概念。比較起來,大陸官員有絕對權威,甚少遇人民的挑戰嗆聲,台灣官員對民眾嗆聲早已司空見慣。台灣有傳統文化的一面,也有以抗議來表達心聲的另一面,兩者交織成台灣的特色。
海協會會長陳德銘赴台訪問,面對如影隨形的抗議時,他拋下了一句「不清楚他們代表多少民意」,激起公憤,引發風波,電視政論節目整晚都以「嗆陳德銘」為主題,批判之聲不斷。陳德銘看到半夜兩點,足足上了幾個鐘頭的震撼教育,才直覺在台灣說話「真的要很小心」,更不能以北京的思維隨意下斷語。台聯黨員在他下榻的圓山飯店周圍高舉「陳德銘滾蛋」,此「待客之道」實讓陳德銘點滴在心頭。
大陸在三中全會以後展開了深化改革,陳德銘藉機作一介紹,然台灣也邁開了調整改革的步伐,兩岸可在宏觀政策上加強交流,打造大中華平台,這美好願景有待兩岸共同的努力。
陳德銘訪台的重要行程,包括見了兩大台商:鴻海的郭台銘及宏達的王雪紅。記憶猶新的是,兩人在上屆總統大選最後關鍵時刻出來挺「九二共識」,即挺馬英九。由於他們在大陸有巨大投資,被台灣人稱為「紅頂商人」,陳德銘專程拜訪自然格外矚目,成了媒體追逐的目標。
陳德銘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會面時,宋提出應多傾聽中小企業的聲音,才能讓兩岸心靈相通。北京讓在大陸的台資中小企頗感失落,感受不到關愛眼神。其實,台灣中小企就業人口約八百五十萬人,佔全部就業人口百分之七十七,力量龐大,故兩岸重要問題不能只聽少數大型企業的聲音,也要掌握中小企業心裏掛念的是甚麼。畢竟兩岸兩會不是代表某個政黨,掌握民意才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