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中共十八大到今年的三中全會,中國的外交與內政都開始進入全面進取的階段。三中全會的全面深化改革定下了內政發展的戰略與方向,重新肯定了中國走英美資本主義與蘇聯式社會主義之間的第三條路。比起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發展戰略,乃至九十年代以前的南斯拉夫、匈牙利都不同。
三中全會的方向是兼採市場經濟與政府治理之優勢,以求可持續的發展,其中混合所有制更超越資本主義福利社會的階段。把國有、地方集體、非公有等結合起來,使企業的所有制包含所有的持份者,包容和涵蓋性高於資本主義的股份制。當然,同樣會面對經理人革命或篡集所有權的問題,此所以還要強調企業加強監管。
國有制變為投資性質,政府代國家收取分紅,但進一步規定把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的比例,在二○年升至百分之三十,保證收益可作更多社會公共服務支出。
擴大市場時,政府功能也更加確立。一方面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作用,削減不合理的其他干預;另方面,政府填補市場失效之處。社會福利的全民化、部分投資脫離市場短期利益追求,講求社會效益,也即是胡錦濤提出來的包容性增長、可持續發展和三中全會決定的政經社會文化生態改革的整合。中國的第三條路,不是簡單的以北京共識對抗華盛頓共識,而是在歐美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正反經驗教訓基礎上,從中國國情為本,探索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新路,意義不限於中國,而擴大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