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窮得剩下錢 扶貧紓困消民怨

澳門政府連續第七年向市民派錢,人人有份,皆大歡喜,令一水之隔的港府備受壓力。當局正就新一年度的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諮詢民意,市民紛紛要求扶貧紓困,立法會亦抓住時機,動議全面減稅紓解民困。在這種情況下,明年港府「派糖」幾可預期,問題只在於派多少及如何派,會不會有意外的驚喜?

立法會議員一向將「爭取」派糖視為政績,今次亦不例外。立法會昨日辯論議員提出的「全面減稅還富於民」動議,除了要求減少打工仔的薪俸稅,也要求減少企業利得稅,議員指出,新加坡近年大幅減稅,不但未影響政府運作,反而吸引了更多外資及私人投資,令經濟發展更加蓬勃。不過,不少議員則反對全面減稅,直指薪俸稅因打工仔收入增加而遞增,利得稅卻未因企業規模擴大而增加,造成不公,反倡議「資產增值稅」拓寬稅收。立法會外,亦有團體抗議全面減稅只會令大財團得益。

全面減稅爭議頗大,難達共識,而針對打工仔推出稅務寬減措施則沒有人會反對。本港稅基狹窄,中產一向是交稅主力,享受的社會福利卻是最少,他們面對高樓價及高租金壓力,實際生活質素未必比拿綜援及住公屋的基層市民好多少,最近港府設立貧窮線作為扶貧指標,中產人士尤其夾心階層被排除在外,只有減稅才可令中產得益。再說,港府近日推出人口政策報告,強調人口老化加快,鼓勵市民生育,各界要求增加養育子女及撫養長者免稅額,增加教育津貼,不知港府能否從善如流呢?

今時今日的香港,除了「歎咖啡、看法國電影」的少數權貴,大多數市民生活都很困難,不容港府繼續以審慎理財為由拒絕施以援手。須知港府財政儲備已累積至八千億元,加上二萬億元的外匯儲備,總數高達近三萬億,香港只是一個細小經濟體,是否需要維持如此龐大的外匯及財政儲備實成疑問。何況本年度財政有望錄得數百億元盈餘,庫房面臨「水浸」,為港府「洩洪」紓困提供了條件。

事實上,港府多年來只知守財卻不懂得如何善用這筆巨大的財富,不僅阻礙經濟發展,亦衍生深層次矛盾,香港因此成為畸形社會:一方面是港府窮得只剩下錢,一方面是產業結構日益單調,窮人愈來愈多。香港的貧富懸殊,不僅體現在窮人與富人的收入差距不斷拉闊,更反映在官富民貧。港府被譏為「守財奴」,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成為「大罪人」,這不是無緣無故的。

施政,以通下情為急。本屆政府上台一年多來,施政頭頭碰到黑,民望持續低迷,首份施政報告已經令人失望,下一份施政報告不容有失。從這個意義上說,港府扶貧紓困,扶的是自己民望的「貧」,紓的是施政寸步難行的「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