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人口政策諮詢文件指本港人口老化,需要研究輸入外勞補充勞動力。有商會表示,本地職位空缺逼近十萬個,部分僱主付出高於最低工資一半至一倍薪金仍「請唔到人」,反映勞動人口雖有釋放潛力,但普遍港人不願從事低技術工作,造成中小企發展壓力,促請當局檢討補充勞工計劃。工會代表指出,本地勞動力錯配問題仍未解決,僱主引入外勞是本末倒置做法,長遠會成為剝削勞工薪酬及福利的工具。另外,政府統計處昨公布今年八至十月的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分別為百分之三點三及百分之一點五,連續五個月保持不變。截至今年十月,勞工處錄得的私營機構職位空缺近十一萬個,較上月多逾一成。
香港總商會中小型企業委員會成員蘇裕康現於護膚品品牌任職管理總監,他指為吸納有經驗的女性推廣員,提供近五十元時薪及額外佣金招徠,但只能起短暫作用,不少婦女應聘不久便以「湊仔」為由離職。
中小企委員會主席陳作基認為,本港面對最大問題是低技術工作乏人問津,不盡快解決會令部分企業撤離本港,輸入外勞可令不同行業平穩發展,為本地勞工提供更多就業機會。香港總商會總裁袁莎妮期望能檢討補充勞工計劃,或考慮直接由政府根據各行業勞動數字負責輸入外勞。
零售、商業及成衣業總工會總幹事張麗霞指出,零售業請人難主要因工時太長,化妝品及護膚品推銷每天平均十二小時工作,令需要照顧家庭的婦女卻步,又批評業界輸入外勞只是「想請個機械人工作無怨言」,拒絕正視本地員工需要,建議商會及業界應將輸入外勞的成本,先用作提供員工託兒服務,相信能更容易釋放本地勞動力。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指,勞工需求可望在臨近節慶期間保持強勁,有利勞工市場的短期表現,但先進經濟體的復甦步伐未穩、美國貨幣政策和財政問題所衍生的變數,仍然困擾全球經濟,當局會保持警覺,密切留意外圍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