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割盲腸青年流膿逾月

微創手術切盲腸「手尾長」,疑涉手術失誤!病人因盲腸炎於瑪麗醫院接受微創切除手術,術後傷口卻持續發炎,兩個月內需兩度入院接受治療。家屬質疑手術涉及人為失誤,令傷口久未康復且反覆發炎,不滿院方並無詳細交代。關注團體認為事件反映院方與病人家屬溝通不足,建議加強溝通以釋疑慮。

「嗰晚凌晨開始右邊小腹好痛,食咗止痛藥都冇用,最後頂唔順,凌晨三點幾『飛的』去急症室!」十八歲的阿文(化名)於八月底盲腸炎病發向瑪麗醫院求醫,並於翌日接受微創手術切除盲腸,惟不足廿四小時已「被踢出院」。阿文憶述出院時傷口仍非常疼痛,「行步路都要就住」。家屬質疑醫院未有作詳細觀察即要求病人出院,期間亦未有清楚交代病情,表現不負責任,「淨係同阿仔講完就算,話晒佢仲細,當時又痛緊,係咪應該同家屬講聲?」

「搞咗個幾月未埋口」

一星期後,阿文的傷口不但仍未愈合,肚臍對落的傷口更有流膿且有發燒,遂再度召白車入院,留醫約五日後才退燒出院。然而,傷口在一個月後仍持續流膿及疼痛,阿文需再度入院,「又話微創手術有幾先進,點知搞咗個幾月都未埋口!」家屬質疑涉人為失誤,令阿文無辜受盡折騰。

瑪麗醫院發言人稱,醫生於手術前已向病人解釋手術安排及術後可能出現的情況,包括傷口發炎甚至其他併發症。病人出院後於九月初再向急症室求醫,電腦掃描結果顯示盲腸附近有積水,經處方抗生素後病人情況好轉,遂安排於五日後出院。

院方否認醫療失誤

發言人續稱,病人十月初因傷口有少量分泌物第三度入院,醫生已向病人及家屬解釋發炎及有少量分泌物屬已知術後情況,由於醫生以「可吸收縫合線」為病人縫合傷口,故需時讓傷口完全愈合。發言人重申個案不涉及任何醫療失誤或人為錯失,病人每次出院前均經醫生詳細評估。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出,法律上十八歲已屬成年人,若思維正常,醫院只向病人交代手術前後情況,以及交代簽署文件等事宜並無不妥,「咁當然醫院可以考慮的周詳啲,同病人講完再同家屬交代,或者等埋一齊先講就最理想!」彭建議醫院應加強與病人及家屬溝通,以釋除疑慮及減少不必要的誤會,至於家屬亦有權主動要求約見醫生。

記者:何穎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